日前,河南省正式發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七個方面推出31條措施,直擊民營經濟發展痛點難點,深化營商環境綜合配套改革,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意見從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知識產權保護、涉企收費監管等方面,持續優化市場、政策、法治"三大環境";從支持科技創新、推動數字化轉型、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完善教育培訓體系等方面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從人才、土地、資本、資源環境等要素支撐方面,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在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方面,意見更加細化,不僅要求要嚴格落實國家市場干預行為負面清單,暢通公平競爭審查舉報投訴渠道,在市場監管領域減少對信用等級較高企業的抽查檢查頻次,同時在完善市場化重整機制中明確,鼓勵引導行業協會商會圍繞產業鏈創新鏈搭建交流平臺,促進資源共享、項目合作。此外,還提到要推進和深化"一件事一次辦"和"一網通辦"改革,打造"無證明暢行中原"品牌。
在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方面,意見提出全面推行包容審慎監管,依法依規推行"首違不罰""輕微免罰"等制度;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監管模式,在嚴守質量和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留足發展空間;完善政府定價的涉企收費清單制度,進行常態化公示。
市場準入方面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是近年來民營企業反映較為集中的問題,意見也給出了針對性政策措施。比如持續破除各種市場準入壁壘、全面落實公平競爭政策制度、完善社會信用激勵約束機制等,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既有的、傳統的政策框架和習慣,這些措施實施到位,將有助于為民營企業發展"松綁"。
在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方面,意見指出要開展民營企業家素質提升行動,實施新時代中原民營企業家"百千萬"培訓計劃,持續辦好民營經濟人士高端培訓、專題培訓、普惠培訓。實施民營經濟人士青藍接力行動,選聘老一代企業家擔任培養導師,引導幫助年輕一代企業家拿穩傳好"接力棒"。在人才和用工保障方面,支持民營企業建設"人才飛地"及其他各類人才支持計劃,賦予民營企業職稱評審權,允許技術實力較強的規模以上民營企業開展自主評審,加強靈活就業和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等,都有利于推動新型人才向新質生產力形成方面加快匯聚。
在解決企業融資方面,意見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要提高服務民營企業相關業務在績效考核中的權重;鼓勵銀行對生產經營正常、暫時遇到困難的企業貸款按市場化原則提供接續融資服務,不盲目抽貸、壓貸、斷貸;推動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利用可轉債、科技創新債券、ABS產品等融資等。同時,全面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推動涉企資金直達快享,將各地推進落實情況納入全省營商環境評價體系。(記者 劉建)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