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時節,鄭州如意湖波光粼粼,與湖畔鄭州國際會展中心室內熠熠閃光的鉆石“克拉自由”派對交相輝映。“2024培育鉆石展銷會”“鄭州‘鉆石夜’頒獎晚會”等豐富場景,點燃了消費者的鉆石消費熱情。
把一粒碳種子培育成鉆石,從一粒砂發展成一條鏈,河南人的鉆“研”之路超過一甲子的時光。如今,“超硬”河南再謀進階。
匯聚產業鏈優勢,培育新質生產力。11月8日,2024金剛石產業大會如期而至,來自行業頭部企業、科研院所、鉆石品牌的代表以及院士專家等齊聚鄭州,交流合作、共話發展。
中國金剛石何以看河南
在人造金剛石行業有這樣一句話:“世界金剛石看中國,中國金剛石看河南。”2024金剛石產業大會開幕式現場發布的《培育鉆石產業發展白皮書(2024年)》顯示,2023年全球培育鉆石毛坯產量接近3000萬克拉,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培育鉆石毛坯生產國,產能占整體市場的70%以上,而河南產能則占全國的80%以上。
自1963年在鄭州誕生我國第一顆人造金剛石以來,經過60多年的發展,河南已成為超硬材料大省:鄭州三磨所高精密超硬材料制品產量穩居全國第一;黃河旋風是目前全球品種最齊全、產業鏈最完整的超硬材料供應商;中南鉆石是全球最大的工業金剛石制造商,產品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商丘柘城縣是全球最大的金剛石微粉生產基地。
厚實的產業“家底”,助力人們在家門口實現“克拉自由”。以鄭州為例,目前超硬材料產業鏈已匯聚了122家企業,產業規模近200億元;2023年培育鉆石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
然而,超硬材料大省面臨的“成長煩惱”也不少。正如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超硬材料分會秘書長孫兆達所說,河南在上游培育鉆石毛坯生產環節占據絕對優勢,但全球高達80%的培育鉆石裸鉆加工分布在印度,而最大的培育鉆石消費市場在美國,培育鉆石滲透率約為55%。
“上游毛坯價格斷崖式下滑,中游裸鉆加工價格居高不下,下游培育鉆石品牌也面臨較大壓力。”孫兆達介紹,上中下游呈現一種“倒三角”的分布態勢,企業效益不高、中游切磨成本居高不下、下游高端制品占比只有兩成,產業發展短板較為突出。
“大而不強”的成長煩惱如何扭轉
如何實現從“毛坯”到“精裝”的產業逆襲?如何從“大而不強”走向“大而強”?
近年來,隨著超硬材料產業迅猛發展,河南已成為全國超硬材料的主產區和技術人才輻射源。
2024金剛石產業大會的培育鉆石展銷會現場,一位特殊的鉆石“伙伴”首次亮相,它就是鄭州高新區與中國地質大學鄭州研究院共建的河南省培育鉆石交易中心。
中國地質大學鄭州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佘丁順介紹,該交易中心旨在打造一個集展示、交流、交易、品牌孵化、電商基地、人才培訓于一體的專業化平臺,其正式運營,是科研發展與市場交易深度融合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河南超硬材料產業發展邁上了新起點。
金剛石被譽為“工業牙齒”。當前,鄭州市正瞄準“鉆石之城”“貿易之都”的目標,堅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資金鏈,制定實施培育壯大超硬材料產業鏈行動方案等系列政策,不斷推動培育鉆石產業優化升級。在業內人士看來,解決“大而不強”的成長煩惱,需要讓優勢發揮得更多一些。
多一些硬核玩法。
大會上,“跨界”成為熱詞之一。在2024培育鉆石展銷會現場特設了跨界展示區,與新能源網聯汽車展聯袂打造“香車+美鉆”的消費新場景,還在飾品、文創等多賽道展示河南超硬材料的“超能力”。
前不久小米推出的一款機身鑲鉆限定版手機,閃耀的就是“河南造”環保培育鉆石。佘丁順介紹,河南正圍繞金剛石在航空航天、新一代半導體、超大功率器件等尖端技術領域的應用加快布局,進一步突破金剛石發展的應用前景和“天花板”。
多一些“先行先試”。
縱觀河南金剛石產業現狀,提高鉆石打磨工藝、培養“打磨”人才都是補短板的重要抓手。11月8日晚,鄭州“鉆石夜”頒獎晚會上,4322件參賽作品、252件培育鉆石裸石、47個培育鉆石品牌,從原石到璀璨的飾品,一件件作品勾勒出河南繪制金剛石產業新圖景的努力。
“讓河南鉆石在河南做切磨”已成業界共識,培養高端制品加工工藝“打磨”人才是當務之急。“該比賽是培育鉆石的首次‘嘗鮮’,也是金剛石產業突破發展瓶頸的一個起點。”未來培育鉆石(河南)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陳耿如是說。
多一些品牌故事。
全球每10顆培育鉆石就有4顆是“河南造”。小小鉆石璀璨光芒的背后,隱藏著無數的科學秘密和商業奇跡。
作為2024金剛石產業大會系列活動之一,2024培育鉆石展銷會同期“璀璨”開展,DEINO、中南鉆石ZND、華晶HUAJEW、CRITI RORA璨然珠寶等20余家培育鉆石珠寶首飾品牌帶來了各自的拳頭產品,他們嘗試直面C端消費者,講好一顆鉆石的品牌故事。
在河南重點打造的28條產業鏈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超硬材料。一顆鉆石“打磨”出一條產業鏈,超硬“河南造”正在突破求新。(記者 齊亞瓊 祁道鵬)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