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火線時一定要正確選擇突破口,堅持‘五不’原則,掌握三種常用方法,堅持‘六突六不突’的要求……”這是日前河南省應急管理廳在豫北基地開展森林火災撲救技能送教下基層活動的場景,培訓現場來自國家消防救援局河南機動隊伍的培訓教員正在向基層森林防滅火工作人員講解森林火災撲救的戰法要點和技戰術。
據悉,為推進全省應急管理系統應急應戰大練兵大比武工作開展,9月至10月期間,河南省應急管理廳面向全省14個高風險地市、85個縣舉辦了5場“森林火災撲救技能送教下基層”活動,各地森林防滅火隊伍骨干參訓總人數超1220人,場均訓練課目14個,講解演示各類裝備器材37類,統一規范了全省森林防滅火隊伍的日常訓練、隊伍管理和作戰行動,打通了森林火災撲救能力提升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基層短板 模擬實戰“從難、從險”設置課目
在豫中南基地的訓練場上,身著全套個人防護裝備,手持5種不同撲火裝備,來自不同地市的兩個5人班組整裝待發,面對長30米、寬5米,可燃物茂密的火線,隊員們占領有利風向,交替掩護推進,靈活機動轉換戰術,隨著明火的完全撲滅,當日的訓練成果得到了檢驗。
據介紹,今年省應急管理廳開展的“送教下基層”活動,依托豫中、西、北、南、中南五個省級區域性綜合應急救援保障基地開展,邀請國家消防救援局河南機動隊伍中從事森林火災撲救實戰十二年以上的消防士擔任教官,模擬實戰“真煙、真火”布置訓練場景,確保真實“從難、從險”設置災情課目。
在集中訓練前,教官團深入基層森林防滅火隊伍開展訓練情況摸排并和各地領隊深入交流,收集日常訓練中的困難和短板,匯總組訓模式上的欠缺和不足,征詢各地在戰術戰法、裝備器材、安全防護方面的訓練需求,總結出各地森林防滅火隊伍日常訓練中“亂、散、浮”的問題,針對性制定了“規范組訓流程、細化訓練內容、鞏固訓練成果”的訓練目標。
實戰案例現身說法 真實復原多場景森林火災撲救作戰行動
“一線滅火指揮員要具備山里通、鐵腳板、活地圖、會指揮四種能力……全面掌握情況、準確判斷險情是成功避險的重要前提。”在豫北基地開展的理論培訓課上,國家消防救援局河南機動隊伍培訓教員從組織滅火指揮到火場緊急避險都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講解。
“理論授課少講理論,戰術戰法直指人心”是教官團提出的理論授課新思路,以親身參與的實戰案例復盤為主,將基礎理論融入其中,在戰例發展過程中體現知識點,在驚險之處突出訓練內容的實戰效用,現身說法講解環境、險情、戰術和心理的相互作用關系,講授內容真實、生動、豐富,富有吸引力。
在實操訓練場上,通過講、做、教帶動學、練、考,教官傾囊相授實戰技法,與參訓人員協同作業,真實復原了準軍事指揮體系下多場景森林火災撲救作戰行動。
拆解裝備學構造 全身心投入戰斗角色
在豫西基地應急救援裝備庫前,數十種不同作用、不同原理、不同型號的森林火災撲救裝備排成一條百米長的隊列,教官團內長期從事裝備管理崗位的“裝備技師”正在逐項講解演示。
“使用裝備首先要了解裝備構造,吃透工作原理,要能夠隨時隨地分解、更換、組裝……”伴隨著工作原理的講解,一臺森林火災撲救中最常用的背負式風力滅火機被完全拆解開來。“裝備拆碎了講,真是太直觀、太詳細了,之前感覺內部結構復雜的裝備現在看來像打火機一樣簡單。”一位之前反映“平時使用裝備總是害怕損壞,野外作業器材故障率高”的參訓人員表示。
每個課時的訓練結束后,都會有一場暢所欲言的“訓練復盤”替代了傳統的“訓練講評”,教官帶頭談感受、講收獲,鼓勵參訓人員提問題、說疑惑,“問題越怪,提升越快”,省應急管理廳工作人員解釋說:“越是提出‘救援靴要不要墊鞋墊’這種‘奇思妙想’,越是說明參訓人員帶入了實戰情景,進入了戰斗角色,全身心投入了訓練中去。”
常態化裝備建設 發掘基層森林防滅火隊伍“硬實力”
作為全省應急管理系統應急應戰大練兵大比武工作的重要抓手,“送教下基層”活動立足實戰化練兵標準,樹立常態化裝備建設理念,向日常訓練要戰斗力,通過“配裝、管裝、用裝”鞏固和發掘基層森林防滅火隊伍“硬實力”。
2024年初,省應急管理廳本著“強化高風險地區,兼顧一般風險地區,鄰近地區間相互補充”的原則,向13個地市前置配備裝備器材6000件(套),其中五個省級區域性綜合應急救援保障基地更是起到了關鍵支撐作用;今年以來,全省各級應急管理部門利用國債項目資金采購各類森林火災撲救裝備器材4.3萬件(套),配發至各級救援隊伍,進一步提升基層隊伍裝備能力水平。(孟媛)
轉自:大河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