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新增2座,總數由原先的6個增加至8個;國鐵集團鄭州局單日最高發送旅客93.2萬人,創歷史新高;鄭州機場新開通、加密多條國際貨運航線;中歐班列(鄭州)首月開行315班,同比增長200%……今年以來,系列利好政策之下,河南依托交通區位優勢,持續發力樞紐經濟,并不斷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更具競爭力的內陸開放高地。
年投資千億元建設立體交通網
走進位于鄭州航空港區的中鐵七局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鐵路作業區項目施工現場,只見吊車不時起落,焊花飛濺間,3500余名建設人員正在加緊施工。
“目前施工進度已經過半,正在進行最后的沖刺階段施工。”中鐵七局現場施工負責人陳磊介紹,為確保如期達到交工驗收條件,近期陸續攻堅大倉鋼結構吊裝、混凝土面板、鋪軌等重點工作。
從2022年9月項目開工奠基,不通水、不通電、不通路,基礎設施基本為零,到2024年6月鐵路專用線啟用,正式通車……不到兩年的時間,鄭州航空港區就打通了一條聯通世界的新通道。隨著鐵路作業區今年6月底正式投用,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也將全面投入使用。
基礎設施是互聯互通的基石。在中部地區崛起大背景下,近年來,河南持續完善通道布局,不斷鞏固提升通道優勢,2024年綜合交通線網規模已達29.2萬公里,“米+井+人”字形綜合運輸通道基本形成。
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鄭州機場貨郵吞吐量突破80萬噸,鄭州入選全球性國際郵政快遞樞紐承載城市。建成內陸地區首個國際公路運輸集結中心,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3萬列。內河航運集裝箱吞吐量增長20.4%。
根據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2025年,河南將加快建設雄商高鐵、平漯周高鐵、鄭州南站,開工焦濟洛平、南信合高鐵。建成沿黃高速公路等項目,通車總里程突破1萬公里。開工建設商丘機場,加快鄭州機場三期擴建和周口、潢川、魯山等機場前期工作。建成周口港中心作業區一期工程,加快沙潁河、淮河、唐河等13個港航項目進度。
“今年,全省交通基礎設施計劃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綜合交通線網規模達到30萬公里以上。”河南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全省交通基礎設施投資圓滿完成了1400億元年度投資目標。
作為省內重大交通項目投融資主體,河南交通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該集團將在內河航運投資100億元以上,確保周口港中心港區中心作業區一期工程建成;高速公路投資390億元,確保17個項目、1037公里建成通車,助力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突破1萬公里。
持續降本增效讓企業“輕裝上路”
伴隨一聲長長的汽笛,搭載96輛上汽鄭州工廠轎車的鐵海聯運班列從鄭州車站海關啟程奔赴青島港,隨后換裝貨輪,無縫銜接海運出口至英國費利克斯托港。
據鄭州車站海關測算,過去,貨物從鄭州出發運抵青島港后要暫存貨站,待向海關申報放行后才能裝船起運。而現在,企業可提前辦妥通關手續,貨物不用等待直接裝船出海,至少能縮短一天等待時間,每個集裝箱節省物流成本約1000元。
“現在貨物從鄭州鐵路口岸放行后,企業即可向稅務部門申請退稅,平均可縮短3至5天退稅周期,資金周轉速度更快了。”鄭州國際陸港開發建設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王京說,去年公司就超額完成了全年開行計劃,今年有望實現新的增長。
首創通關模式智選菜單,可根據企業需求智能匹配最優“通關+物流”組合模式,便于企業疊加享受各種通關便利政策,提升通關效率20%;探索實施出口拼箱貨物“先查驗后裝運”等創新舉措,解決出口拼箱貨物布控查驗后找貨難、重新拼箱難等問題,為布控查驗的集裝箱每箱節約600元以上的掏裝箱費用……近年來,為保障中歐班列(鄭州)運行,鄭州海關不斷完善監管環節和作業流程。
“目前,中歐班列(鄭州)運輸貨物超七成貨源來自省外,貨物種類已拓展至食品、糧食、汽車及零配件、機械設備等1600余種,形成27條直達線路、227個國際站點的物流網絡體系。”鄭州車站海關副關長趙寧說。
物流連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是實體經濟的“筋絡”。通過打造空港、陸港、公路港、水港、口岸銜接融合的多式聯運大格局,截至2024年5月,河南省社會物流成本已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今年2月,河南省政府又印發《河南省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從降低物流體系運行、資源配置、協同組織、技術升級、企業經營等5個方面成本謀劃舉措16條,持續為社會物流成本“減負”。
國家《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明確,到2027年,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力爭降低至13.5%左右。按照《實施方案》要求,到2027年,河南省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將爭取降至12.5%。
據河南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此前預計,2024年,河南全省社會物流總額超過19萬億元,保持中西部省份第一位。全省規模以上物流企業超過2000家,A級物流企業近400家,物流師、采購師數量超過2.5萬人。
“以2024年河南GDP6.36萬億元計算,假設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低一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在社會物流總費用上可節省約636億元,從生產資料到中間產品再到最終產品,每個環節的成本都會降低,全產業鏈條上所有經營主體都會享受到降本增效的紅利。”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宋向清說。
雙循環為支點撬動經濟新引擎
今年開年,一架B767全貨機由丹麥比隆飛抵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在完成貨物裝機后飛回比隆,標志著鄭州—比隆國際貨運航線正式開通。
中豫航空集團相關業務人員表示,這是河南首條直飛北歐地區的貨運航線。其開通同時意味著,航運物流領域世界500強企業——馬士基航空,正式入駐鄭州機場,鄭州至歐洲的空中廊道拓展至北歐地區。
讓樞紐經濟發展更具韌性、更具張力、更具優勢。按照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要求,2025年,河南將高水平建設鄭州—盧森堡“空中絲路”,推進鄭州—吉隆坡、鄭州—墨西哥城等“雙樞紐”建設,加快建設中國郵政航空樞紐。建成投用鄭州國際陸港核心功能區。支持布局重點樞紐城市海外貨站和海外倉。新增有進出口實績企業1000家以上。
受訪人士表示,樞紐經濟正在從內深度整合全省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向外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助力河南高質量發展。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優化調整方案》,新增國家物流樞紐26個。其中,河南新增2個,分別是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周口,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駐馬店。
“至此,河南承載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已由原先的6個增加至8個。”在河南工業大學教授王焰看來,不同類型國家物流樞紐的合理布局,將對河南經濟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高效通暢的“通道+樞紐+網絡”現代物流運行體系提供更強的支撐,并將顯著提升對周邊省市的物流輻射能級。
周口市港航管理局數據顯示,作為河南內河航運的重要樞紐,周口港已開通國內集裝箱航線18條、國際集裝箱航線14條。2024年,航運貨物吞吐量達5205萬噸,同比增長27.5%;集裝箱吞吐量完成16.3萬標箱,同比增長56%。
周口市港航管理局副局長于海濤表示,周口港作為“豫貨出海”的橋頭堡,與環渤海經濟圈、長三角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圈、海南自由貿易港等聯系緊密,已成為聯通東南沿海與中西部的物流樞紐。
河南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大會提出,要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循環樞紐,打造國內國際市場雙循環支點。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張占倉表示,河南作為全國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區位交通優勢顯著,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能更好地發揮這一優勢,促進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激發市場活力。
“隨著各方扎實推進政策及項目貫徹落實,持續釋放政策紅利,更加方便快捷和多樣化的物流服務,將助力河南樞紐經濟‘筋骨’更加強壯。”河南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記者 李文哲)
轉自:經濟參考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