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春耕盡顯“科技范兒”“護航”小麥保豐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3-26





      一年之計在于春,不誤農時春耕忙。隨著氣溫全面回升,河南小麥已全部返青,從南向北陸續進入起身拔節期。記者近日在河南多地采訪了解到,在今年的春耕生產中田間地頭滿滿“科技范兒”,各種高科技、智能化農業機具紛紛“上崗”,為小麥豐收“保駕護航”。


      在安陽市湯陰縣伏道鎮侯莊村的高標準農田里,綠色的麥浪隨著微風吹拂輕輕擺動。裝藥、起飛、噴灑……只見曇園三農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王彥超正在地頭熟練地操控一架大型植保無人機。無人機在麥田上空來回穿梭,利用搭載的噴霧設備,對小麥進行精準施藥。


      “這個四旋翼植保無人機展開直徑約四米,罐體中可儲備60公斤農藥。一天噴灑面積達1000多畝,配備三塊電池就能滿足需要。相比傳統人工作業方式,植保無人機噴灑更加均勻、效率更高、防治效果更好。”王彥超告訴記者,他從事無人機植保噴灑農藥行業已有7年,當地種糧大戶對他們的飛防技術認可程度也越來越高。


      “最早的植保無人機既沒有攝像頭也沒有雷達。”王彥超說,當時飛防所有操作全部要靠手動完成。隨著技術不斷升級,如今的新型植保無人機只需設置好飛行路線,便能自主飛行。得益于AI技術發展和綜合算力大幅提升,無人機更智能、更靈活,識別、避障能力更強,飛防噴灑的效果也在持續提高。


      在安陽市內黃縣高堤鄉北街村衛河河畔的麥田內,內黃縣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高級農藝師韓志乾正和同事們查看小麥苗情與土壤墑情。只見他從綠色的農情田間監測專用設備箱中取出設備插入土中,通過手機無線聯網,不一會兒,土壤溫度、濕度等多組數據便可在手機App中讀取到。


      “健康的土壤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通過先進的土壤墑情監測設備不僅可以實時監測不同深度的土壤數據,還可以科學分析土壤中多種微量元素。通過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水分的時空分布特征,為科學灌溉提供依據。”韓志乾說。


      “小麥進入拔節期后,知道什么時候澆水很重要。現在苗情一天一個樣兒,越看越有信心。”一旁正在利用絞盤式噴灌機澆地的北街村種糧大戶焦現生告訴記者,今年自己流轉土地近500畝,通過農技專家提供的精準土壤監測數據,如同農田有了“守護神”,能夠有效減少旱災的影響,確保小麥后期健康生長。


      韓志乾告訴記者,今年內黃縣組織了十多支服務小分隊,相關技術人員均配備了土壤墑情監測設備,新技術、新設備的應用更讓他們的工作“如虎添翼”。


      “截至目前小麥長勢非常不錯,這為今年小麥豐收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在濮陽市南樂縣楊村鄉許莊村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里,示范區負責人王俊興笑著告訴記者。


      農田里,一臺大型自走式噴灌設備正在均勻地為300多畝麥田澆水。“雖然自走式噴灌設備的初始投資較高,但長期來看,它能夠節省人工成本和提高灌溉效率,從而降低總體運營成本。”王俊興說,設備通過手機就能操作,“省電、省水、省錢”,如今已成為增產增效不可或缺的“利器”。


      記者注意到,許莊村田間地頭設立了多臺害蟲遠程實時監測設備。南樂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武曉娜說,現代化病蟲疫情監測設備能夠自動識別害蟲種類和數量,以及病原菌孢子發育程度,預測病蟲害的發生趨勢,大大提升了病蟲害監測預警的時效性、準確性,為精準防治病蟲害提供了可靠支撐,有效減少了病蟲害對小麥造成的損失。


      “今年南樂縣小麥播種面積達57萬畝,目前苗情總體良好。”武曉娜告訴記者,目前縣農業、水利、氣象等部門正利用最新科技手段加強會商研判,密切關注苗情、墑情、雨情,通過開展全環節、全過程技術服務,指導群眾落實好關鍵技術,保苗穩健生長。(記者 馬意翀)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