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洛陽:老工業基地變身新智造高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25





      近年來,河南省洛陽市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攻方向,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制造”與“智造”的交匯中重塑高質量發展競爭優勢。


      2025年洛陽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洛陽現代農機裝備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實現全省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零”的突破;光電元器件集群、綠色建材集群入選省級特色產業集群,鋁基新材料產業規模邁上千億級,人工智能、機器人、生物醫藥等未來產業營收實現兩位數增長。


      利用傳統優勢 發展農機裝備


      從鐵犁到“鐵牛”,從我國第一代履帶拖拉機到無人駕駛拖拉機……在位于洛陽市的東方紅農耕博物館里,一件件老物件講述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的變遷史和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一拖”)的發展史。


      1955年,中國一拖的前身——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在洛陽拔地而起。作為我國“一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之一,中國一拖自主生產了新中國第一臺拖拉機——東方紅54履帶拖拉機,開啟中國農民“耕地不用牛”的嶄新篇章。


      近日,伴隨著激昂的汽笛聲,一輛中歐班列從東方紅(洛陽)國際陸港緩緩駛出。在這趟“鋼鐵駝隊”上,一批由中國一拖打造的YTO拖拉機,將跨越山川湖海奔赴哈薩克斯坦。


      經過70年的發展,憑借可靠性強、燃油效率高、動力充沛等顯著優勢,中國一拖的產品已經從“中國紅”擴展到“全球紅”,暢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始終保持強勁勢頭。


      “我們的生產線采用了許多行業領先的裝配工藝、制造技術,實現了國內一流的產品質量控制水平。這其中的訣竅就在于自動化、智能化。”中國一拖黨委書記、董事長趙維林介紹,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迅猛發展,數字技術已滲透各行各業。中國一拖既要以守正創新的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更要以開放包容的姿態擁抱時代變革。


      農機裝備是洛陽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洛陽市委、市政府牢記“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打造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等重要指示,賡續紅色基因,把農機裝備列為全市重點發展的17條優勢產業鏈之一。洛陽市著力做大做強龍頭企業,聚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持續構建涵蓋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整機制造的完整產業鏈條,建設國內綜合實力領先的農機裝備產業集群,呈現出向千億產業目標加速崛起之勢。


      研制高端軸承 加快轉型升級


      自1954年始建以來,洛陽軸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洛軸”)相繼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術,從一家典型的傳統制造企業,發展成為高端軸承領軍者。如今,洛軸高端軸承產值占總產值比重達70%,“十四五”期間已有13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水平。


      洛軸的發展歷程已然成為中國制造業蓬勃發展的樣本。洛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于海波介紹,近年來,洛軸逐步建成國內領先的航空航天、風力發電、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等領域軸承試驗平臺,為高端軸承研制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洛軸連續投資超10億元對傳統產線進行改造升級,并自主孵化、開發了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軸承應用軟件,以數智賦能,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錨定“兩高四著力”,洛陽堅持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近年來,洛陽著力提高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將聚焦“實數融合”“雙碳發展”等目標,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重點圍繞軸承、銅鋁、光電、化工等傳統優勢行業,開展“點線面”協同改造,在“點”上打造數字化改造標桿企業,在“線”上推動產業鏈協同改造,在“面”上一體推進園區集群數字化轉型,實現規上工業企業轉型全覆蓋。


      瞄準未來風口 培育新興產業


      1.5秒,只是一眨眼的工夫,但在中科慧遠視覺技術(洛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慧遠”)自主研發的檢測設備下,一片手機玻璃蓋板的微米級瑕疵一覽無余。


      “人工智能技術在制造業轉型升級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科慧遠董事長張正濤介紹,這些年,中科慧遠自主研發了“慧腦”通用智能檢測算法平臺,用“光學+AI”融合檢測技術重構工業外觀質量檢測標準體系。其研發的工業外觀檢測設備的檢測效率較人工效率提升20倍以上,助力“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轉變。


      “事實證明,‘人工智能+’這條路走對了,而且還要堅持走下去。”張正濤介紹,下一步,中科慧遠將專注于把人工智能、機器視覺技術與各行業深度融合,全力支撐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項目、重大儀器項目建設,為行業提供創新引領的自動光學檢測裝備與工業品質大數據解決方案,助力提升我國相關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


      創新突圍,風口育新。近年來,洛陽致力于建強副中心、形成增長極,以“風口產業”為主線,錨定打造國家創新高地、全國重要先進制造業基地、世界級旅游目的地戰略目標,積極推動新材料、新能源、新IT、新文旅、智能裝備等“四新一裝備”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作為擁有39個行業大類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洛陽已培育出7家國家級單項冠軍、56家“小巨人”企業。2024年,洛陽GDP達5818.6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長6.6%,高新技術產業占比首破55%,成為中西部老工業基地轉型的典型樣本。


      科技創新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下一步,洛陽將緊緊圍繞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這條主線,堅持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雙輪驅動”,堅持把創新落在產業上、把產業落在“風口”上、把主體落在企業上、把重點落在轉化上,大力實施創新平臺提級增效、創新主體培優培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人才引育用服、完善成果轉化體系、深化創新體制改革、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等七大行動,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著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張毅力 通訊員 劉沛珂)


      轉自:科技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