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岡新居
佛岡新居規劃圖
社區籃球場
2012年7月18日,鄭州市正式批準新一批共20個城中村(組)改造項目。二七區兌周村、王立寨村、賈寨村名列其中。
“這意味著二七區所有的城中村全部列入改造計劃,無論三環內外,今后二七都不再有城中村了,”二七區城中村改造辦公室主任毛新輝說。
拆遷總量1200萬平方米,整理土地近2萬畝,19個城中村14個已拆遷完畢,3個正在拆遷。二七區城中村改造無論在數量還是規模上在鄭州市都是首屈一指。僅2011年一年,二七區的拆遷量就占到了鄭州市城中村拆遷總量的80%。
多策并舉 以民為先創造“二七速度”
佛崗村,位于京廣路以東、南三環兩側,是一個擁有900多戶村民、占地1000多畝的城中村。
2007年,佛岡村改造項目獲批,從召開動員會、房屋面積丈量、登記、兌付到居民整體搬遷,僅僅用了20天時間,創造了鄭州市拆遷改造史上的奇跡,被譽為“佛崗速度”。
之后,從2007年7月27日項目動工拆遷到2009年8月27日村民全部回遷新居,用時兩年,而一般的城中村項目回遷最少需要三四年,有的甚至更長,佛崗又一次因速度成為了“明星”。
作為二七區城中村改造的典范之一,創造了神奇速度的佛岡人,現在的安置情況如何呢?
8月9日,在佛岡新居,記者見到了朱桂菊大姐。作為土生土長的佛岡人,她對外界宣傳的“佛岡速度”并沒有太多概念。
朱桂菊說:“我覺得沒什么特別的,政策好,搬了比以前過得好,大家當然搬得快啊。”
對于改造前后的生活,朱大姐有切身體會:“就說我們家吧,以前三口人,靠出租房子掙錢,租金一年也就一萬多塊錢,現在每年翻到了三四萬,房子還供不應求。”
佛岡村改造前,朱大姐家宅基地面積有1200平米,回遷后,按照鄭州市統一的補償方案,朱大姐一下分得了九套房子。現在她和兒子一家各住一套140平米的房子,剩下的小戶型和出租房全部租了出去,一家人光靠租房就已經衣食無憂了。
“大規模、快速度”是包括佛岡,小李莊等二七區城中村改造的特點。即便如此,在執行過程中卻鮮有“釘子戶”存在。
曾任二七區區委書記的史秉銳在總結其原因時說,“實現順利拆遷一靠政策,二靠工作,三靠保障,同時,也是因為實行了市場化運作、人性化拆遷等柔性操作模式。我們始終把拆遷當作對我們‘執政為民’的一次實際檢驗。”
在城中村改造中,二七區引入了“保證金制度”。區政府建立資金監管賬戶,由開發商分批注入資金,專款用于村民的拆遷補償安置。如果用國有土地進行抵押貸款,貸款金額的50%必須轉入監管賬戶,有效防范了市場風險。
從舊村搬遷到回遷新居,這中間往往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稱為安置過渡期。除了按統一標準發放過渡費外,二七區專門出臺意見,通過政府公益崗位優先安置、幫助村民聯系租房房源、就近聯系入學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幫助村民解決生活、就業、子女入學等難題,解除村民的后顧之憂。
為了根本改變居住環境,讓村民住的安穩,二七區在規劃時對公共設施的建設嚴格要求。以佛崗村所在的社區為例,共配置7所幼兒園,3所小學,1處門診所,2處衛生站,垃圾轉運站、金融郵電、社區服務中心、居委會、物業管理中心、派出所、商業服務中心等設施齊全。此外,還規劃有綠地面積18.2公頃,并擁有一座社區公園。
整體布局 完善城市功能主導“二七規劃”
二七區區長王鵬說:“城中村改造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環境、造福廣大百姓的民生工程,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必須在服從鄭州都市區建設的全局戰略下,堅持整體布局,科學規劃。”
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二七區在城中村建設中始終堅持“規劃引領、交通優先、生態宜居、現代繁榮”的設計理念和政府主導、整村改造的原則。
二七區城中村改造辦公室主任毛新輝說:“以往的城中村建設,由于規劃不合理,出現了很多同質化的現象,比如相鄰的兩個項目,一股腦都建寫字樓,都建商場,功能重疊,后期商業開發很難收益,造成建設資源浪費。”
毛新輝介紹說,為了做到整體布局,科學規劃,二七區專門成立了規劃委員會負責審查規劃方案。每個城中村改造實施前,必須經區城鄉更新領導小組、區規劃委員會、區政府常務會、區委常委會層層把關,并召開專題會邀請設計單位就業態擺布、建筑風格、開發比、投資強度等進行可行性論證,確保城中村改造與“財富二七、商貿旺地”的發展定位相一致。
小李莊項目是這方面的成功代表。作為二七區第一個改造的城中村,小李莊的商業開發已經顯見規模。占地40萬平方米的升龍商業廣場,集高檔酒店、住宅、辦公、商業為一體。如今早已成為鄭州西南一個區域商業中心,吸引了奧斯卡影院、大潤發、坤業百貨等大型企業入駐。
二七區的城中村改造繁榮了城區產業,強化了區域定位,對城市功能的完善、提升效果也十分明顯。
二七區城區面積35平方公里,城中村面積就高達6平方公里,嚴重影響了城市功能的發揮。借助城中村改造,二七區打通了馮莊路、人和路、汝河路等一批斷頭路,相應的水網、電網以及學校、警務室等公益設施不斷完善。
從2007年城中村改造啟動到現在,二七區累計騰出用于道路、綠地、小學的基礎建設用地上百處,總面積接近萬畝。
毛新輝說,目前二七區主次干道已沒有一條因為城中村而被堵死的,昔日的很多斷頭路都已打通了,這其中就有二七區委所在的政通路。
市民生活 村民觀念帶來“二七思考”
作為二七區城中村改造的親歷者,毛新輝對城中村改造有自己的認識。“城中村改造最難的不是環境的改變,而是人心的改變。”毛新輝告訴記者。
從城郊村到城中村,再到新型社區的蛻變,快速發展的城市化進程并沒有給人們太多適應時間。
一個城中村改造,村民至少分到3套房子,甚至有村民最多拿到30套房子,這些房子可以出租也可以出賣,一般的村民資產增值都在百萬以上。
“一夜暴富的例子很多,村民們基本都沒有理財觀念,面對突然降臨的財富,有些人大肆揮霍,很快又出現返貧現象,”毛新輝說。
此外,城中村歷來是外來務工人員的聚集之所,由于相對低廉的房租,這里成為了這些“外鄉人”天然的家。如今,隨著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的強力推進,可供租住的廉價房越來越少了,租房成本也出現了飛漲。為了躲避高房租,有些租房者甚至三年搬了七次家。
二七區城中村改造走得快,這些問題發現的也更早。近兩年,二七區已經開始著手解決。
毛新輝說,針對外來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的租房問題,二七區計劃采取市場化方式,建設純出租房,實行公寓化管理,具體方案已經拿出。在市場運作的前提下,將充分保證租房者的利益。
二七區政府還積極同銀行合作,幫助城中村村民理財,引導他們理性消費。政府通過銀行,將拆遷的貨幣補償不一次性發放給村民,而采取分批的方式逐步釋放村民所得財富。或者建立融資平臺,付給村民相應的利息,由政府幫助理財,實現財產增值。
干凈寬敞的社區環境,一應俱全的公共設施,停放整齊的轎車。無論是佛崗村還是小李莊社區,從外在上看,與城市社區已經別無二致。
毛新輝說,“從村里人到城里人,戶籍,就業,養老,社會保險,這些看得見的身份證明的變化在幾年之內都可以做到。但是深層的生活觀念的變化也許需要一代人才能真正完成。在物質補償的基礎上,如何進行智力和教育等補償,是今后城中村改造需要著力解決的。”
(來源:人民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