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夏季,沒有哪種快速消費品能像啤酒那樣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為了占領市場,各個啤酒企業采用了網狀的管理模式,對每家餐飲店、每個經銷商都嚴防死守;在防守的同時,還進行反攻。盡管他們也知道,惡性競爭的結果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但誰也不愿主動退出。
●為了賣啤酒
“嚴防死守”每家餐飲店
5月初,來自南陽市新野縣的廚師小張在鄭州市豐樂路上開了一家板面店。這兩天,小張想再招兩個員工。可員工還沒找到,啤酒廠的業務員倒是來了幾撥了。
這些業務員來自不同的啤酒廠家,有省內的也有省外的,但他們的目的都一樣:想讓小張和他們合作,只賣一家啤酒廠生產的啤酒。小張對比了幾個廠家給出的優惠條件后,最后和省內的一家啤酒廠簽訂了合作協議:只銷售這家酒廠的啤酒,廠家先給他5000元,到年終再給5000元。
每天上午一上班,張金望都要趕到金水區花園路他“管轄”的地方去巡視一遍。他是金星集團銷售中心的一名業務經理,“轄區內”有近百家餐飲店。
張金望要保證這些與金星合作的餐飲店只向顧客提供金星啤酒。除此之外,他還要到沒有和金星合作的餐飲店里去轉轉,找到店老板,看能否談成合作事項。他的工資和每年新開發了多少客戶直接掛鉤。“多拉來一個店,能多掙上千元呢。”他說。
雖然一家餐飲店只提供一種品牌的啤酒,會給顧客帶來不便,但因為金星集團會給予合作的餐飲店一定的補助,這些店自然很樂意合作。除了金星,其他啤酒廠也會采取這種手段。
“我們把鄭州市劃分為網狀,每個區域都有一名業務人員負責。”金星集團銷售中心總經理李榮軍說,“競爭很激烈,我們不敢掉以輕心,對每家店都要嚴防死守。”
●給獎勵攀“親戚”籠絡經銷商是個技術活
相對于餐飲店,酒水經銷商更是廠家必爭的對象。
濟源市的王水山是一家酒業商貿公司的老板,主要賣白酒。今年他想兼營啤酒,消息傳出,引來了3家啤酒廠的業務經理,他們都給出了優惠政策。
青島啤酒給出了先發貨,一個月結算一次貨款的政策;金星給出了到年底有20萬元獎勵的政策;華潤雪花則給出40萬元外加一臺廂式送貨車的條件。由于華潤雪花實力雄厚,政策也最優惠,最后王水山還是選擇和華潤雪花合作。
而對于已經成熟的經銷商,廠家更是不惜血本。“對于我們的經銷商,外來啤酒企業開出了優厚的條件:凡是轉行改賣他們啤酒的經銷商,可以給出最高80萬元的費用。這個條件太引誘人了,不少人都在猶豫中。”金星啤酒集團副董事長張峰介紹。
白酒咨詢專家李海洋說,有的廠家為了排斥競爭對手,很多時候采取了努力與分銷商結成“親戚”的方式。如放賬(廠商把產品給經銷商時,只收部分貨款,經銷商賣完這批貨進下一批貨的時候,再結清上一批貨款);定期開座談會宴請經銷商;逢年過節給經銷商送禮物等。廠家通過樹立“情感壁壘”,讓經銷商將其他品牌拒之門外。
還有一些啤酒廠為了封鎖渠道,打擊和擠壓競爭對手,采取了最狠辣卻最有效的一招:對經銷商“封官加爵”,使其成為自己人。他們與經銷商簽訂“利益共享”合同,只要銷量達到一定的數額,經銷商就可以參與企業的年終股份分紅。在此情況下,一些經銷商拋棄了原來的合作廠家,投向能讓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廠家的懷抱。
●大打價格戰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在經三路華潤萬家的啤酒專柜,幾個啤酒品牌正在促銷,6聽裝的哈啤小麥王,原價15.2元,促銷價12.9元;330毫升6聽裝的雪花啤酒,原價18.9元,促銷價9.9元;500毫升瓶裝的雪花啤酒,原價6.5元,“買一贈一”。而在附近的世紀華聯,330毫升6聽裝的百威啤酒,原價39元,促銷價31元;聽裝青島啤酒,原價2.2元,促銷價1.5元。
實際上,早在今年4月份,華潤雪花啤酒就在河南省內一些地區開展了促銷活動:買一箱送一箱。
在金星看來,這簡直是慢性自殺。“華潤雪花來了以后,河南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促銷力度不斷加大。”金星集團董事長張鐵山說,由于競爭激烈,去年整個夏季,大家都在做“買一送一”的促銷活動。今年的競爭也已開始,“大家銷售一噸啤酒的營銷費用,幾乎與生產一噸啤酒的費用相當,算下來,幾乎無利可圖”。
“以點帶面,大力度促銷,瓦解客戶。雖然這種措施很極端,但短期內肯定會產生一定的效果,可以打垮對手。”但李榮軍認為,這種手段也有個特點:那就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這種手段不可能長期使用,也不可能大面積鋪開,只能在一個區域、特定時間采用。“企業都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長期虧損后誰也不會這樣干了。”李榮軍說。
●爭奪啤酒夜市 看誰的投入大
進入夏季,夜市成為啤酒消費的主力場所,競爭也格外激烈。記者近日走訪隴海西路、紫荊山路、北環路、未來路等市區內的幾個大型夜市后發現,夜市上銷售的啤酒品牌大都很“專一”,有的只賣金星系列,有的只賣青島系列,還有的只賣雪花、奧克等品牌的系列啤酒。
鄭州市場上,本地啤酒主要有金星和奧克。二者也是啤酒市場的老對手,近幾年的夏天都在圍繞夜市做文章。“啤酒+夜市美食”仍然是今年本土啤酒品牌的營銷重點,大一點的夜市,瓶裝的啤酒,一晚上就可以賣2000多瓶,有的甚至可以達上萬瓶。這就不難理解啤酒企業為何這么熱衷到夜市來廝殺了。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各啤酒企業對夜市的投入大幅加大,啤酒廠家在鄭州夜市廝殺、激戰的煙火味更為濃烈。
在鄭州市場,僅奧克集團打造的超大規模、新概念啤酒夜市“奧克啤酒花園”、“奧巴戶外音樂酒廊”就有十幾家,每個夜市規模都在1000平方米以上。
而金星啤酒廣場在鄭州的數量最大。“規模大點的夜市就有五六十家,小夜市不計其數。”李榮軍說,“我們每家啤酒廣場的投入在100多萬元,今年還要再發展七八家。”相對于華潤雪花、青島啤酒,這些投入還顯得有點少,華潤雪花市場部一負責人介紹,他們投資的華潤雪花夜市,除了這些投入外,還有幾十萬元的營銷、推廣費用,“這樣做其實是賠錢的,但夜市有助于品牌營銷,還是值得的”。
“強龍”遭遇“地頭蛇” 誰能笑到最后?
首席記者李凌/文記者邱琦/圖
作為全國第二的啤酒消費大省和生產大省,河南啤酒業經歷了五代十國式的混戰時代,也經歷了雙雄爭霸時代。在河南市場,演繹過一場場明刀明槍的戰爭或者“無間道”式的暗戰。
驀然回首,就在省內品牌內斗正酣之際,啤酒業大鱷來敲門,三大巨頭已經瓜分河南,傳統品牌汴京、奧克、維雪、月山相繼失守,只剩下本土老大金星獨自面對強敵。盡管金星面無懼色,但“強龍”遇上“地頭蛇”,誰能笑到最后?
五代十國時代??
酒瓶里的煙頭和蒼蠅 都是“間諜”搞的鬼
回憶起上個世紀河南啤酒市場的狀況,現在宋河酒廠做銷售的原奧克業務經理王華深有體會: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市場需求的膨脹,導致河南啤酒企業紛紛盲目上馬,最多時河南啤酒企業達70多家,而且多是年產量在2萬噸以下的小型企業。“1997年至2002年成了河南啤市低價競爭最慘烈的五年。”王華說。
“除了價格戰,在競爭最激烈的時候,經濟間諜也誕生了,活動頻繁。”王華介紹,在鄭州啤酒界,一個酒廠派員工打入另一個酒廠已經不是秘密。
當時,鄭州某啤酒廠經常會遭到消費者投訴,有時是酒瓶里藏了個煙頭,有時是酒瓶里臥了一只蒼蠅。
剛開始這家啤酒廠百思不得其解,后來查了多次,才發現是“間諜”搞的鬼。
雖然每個廠家都知道低價競爭是一個吞噬企業的黑洞,但是都不愿意先拔出腳來,結果是企業個個遍體鱗傷。
1999年河南省共有啤酒生產企業31家,年產量在160萬噸左右;到了2000年,4家停產,1家被兼并,1家破產,剩下25家,年產量不足140萬噸。
省酒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蔣輝說,省酒業協會一直致力于引導河南啤酒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1998年,他們聯合物價部門及20多家啤酒生產企業共同簽訂了啤酒最低限價,每捆(10瓶)14.4元,物價部門為此還專門下發了一個文件。“但企業還是各行其是,價格戰愈演愈烈。”
雙雄爭霸時代??
金星和奧克的貼身廝殺
說到鄭州的啤酒業競爭,不能不說到金星和奧克的貼身廝殺。
1982年,金星啤酒廠誕生;1989年,奧克誕生。最初,金星啤酒在鄭州南部,奧克啤酒在鄭州北部,兩者相安無事。
然而,隨著企業的發展,競爭在鄭州的大街小巷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特別是奧克從鄭州北部殺到鄭州南部,在金星啤酒的家門口展開了競爭。“當時,奧克雇用大量三輪車夫,拉著自己的啤酒滿鄭州轉。正是這種技術含量不高的廣告方式,使奧克‘一夜成名’。”王華介紹,很快,奧克的銷量超過了金星。
這在金星人看來,等于是在向自己示威。于是,雙方展開了排他性競爭,從搶奪燴面館開始。金星集團董事長張鐵山對那段時間的爭斗記憶深刻,“買一碗1.5元的燴面,送一瓶1.5元的啤酒”。
俗話說,“兩虎相爭,必有一傷”,現實中的版本,往往是兩虎相爭,兩者皆傷。奧克和金星就是最好的證明。在鄭州的一番惡戰之后,金星悄然改變了策略:1992年,擔任民權葡萄酒廠廠長的潘好友,因種種原因離職。隨后,他被張鐵山聘為副董事長。
于是,潘好友拉了幾車金星啤酒到周口,召集了民權葡萄酒曾經的經銷商開會。他憑借多年的威望和渠道優勢,讓金星啤酒率先在周口打開了市場。
張鐵山介紹,他們采取“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賺取了利潤,積聚了資本,殺出了重圍。
此時的奧克,雖然超越金星成為鄭州啤酒市場的龍頭老大,但金星在鄭州用低價競爭拖住奧克,與之周旋,所以奧克并沒有贏得多少利潤。相反,轉戰農村市場的金星,如入無人之境,1993年,金星啤酒年產量達到8萬噸,再次成為河南啤酒龍頭企業。
外敵來襲時代??
本土啤酒品牌被“招安”
在省酒業協會會長熊玉亮的辦公室里,有一張照片,照片中有六個人,分別是金星啤酒集團董事長張鐵山、原維雪啤酒集團董事長韋萬根、原奧克集團董事長孫治廣、原月山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和、河南酒協會長熊玉亮和秘書長蔣輝。這張照片是當時熊玉亮提議組建豫啤集團,幾大省內啤酒巨頭因此有機會坐到了一起而拍攝的。但如今,熊玉亮的這一夢想早已被現實擊碎。
其實,就在省內啤酒廠競相殘殺時,更大的威脅還在其后:青島啤酒、燕京啤酒、雪花啤酒已經覬覦中原。作為全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河南的啤酒消費容量僅次于山東,在全國各省(市)中排名第二,不斷有強悍的大鱷殺來爭食。
面對狼性十足的“侵略者”,河南土著品牌紛紛選擇了被“招安”:2010年上半年,華潤雪花投資2700萬元,收購了河南悅泉啤酒。11月26日,其投資3.2億元在駐馬店興建的年產20萬噸的啤酒基地正式啟動。2010年8月,燕京啤酒投資2.27億元,收購了河南月山啤酒。2010年11月2日,百威英博啤酒斥資27億元,在新鄉市分期建設百萬噸啤酒項目,去年3月7日,又與維雪啤酒達成收購協議,信陽酒廠、鄭州酒廠和固始酒廠被納入百威英博麾下。2011年1月,奧克投入華潤雪花懷中。同年7月,商丘藍牌啤酒也投入華潤雪花懷抱……
寂寞老大的“絕地反擊”
“第一家外來品牌來河南收購時,我們并不在意;第二家又來了,我們還能保持鎮定;到了第三家,我們說不出是喜是悲。”張鐵山如此表示,“金星作為河南啤酒企業的老大,驀然回首,老二老三都倒下了(指被收購或并購),我們心里也有失落感。”
過去,金星一向在全國市場與青島、燕京、華潤雪花等一爭高下,如今,被人家攻入河南大本營,并通過收購本土品牌,對自己形成合圍之勢,壓力可想而知。
金星集團營銷中心總經理李榮軍表示,對此,他們的策略是:河南、云南是重點市場,每年要達到10%~20%的增長。為此要全力以赴,不惜血本,不懼怕任何競爭,不但防守,還要進攻、反攻,擴大市場。省外其他市場,像西北,增長勢頭小一點,要穩定,積極參與競爭,為以后合資做準備。
實際上早在5月29日,金星集團就刊登《產權轉讓公告》,轉讓公司的部分股權,尋找戰略合作伙伴。
金星集團副董事長張峰表示,謀求上市、尋求戰略投資,將是未來金星啤酒不得不面臨的局面。“我們已經和國際上排名靠前的啤酒巨頭多次接洽,而且有了初步意向,出售20%~30%的股權,到今年年底就會敲定了。這個公告是必走的一個程序而已”。
(來源:東方今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