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報道: 一只鵝,“飛”出河南省時僅僅賣到12元/公斤左右,在外省經深加工后,身價躍升至一公斤40多元。目前,河南省八成以上的鵝這樣銷往外省。作為養鵝大省,河南省處于價值鏈低端。
記者5月4日從河南省經濟戰略學會鵝業工程委員會獲悉,2000年前,河南省只有不到500萬只鵝,去年底全省鵝存欄量已達5000多萬只,躍居全國養鵝大省行列。
“鵝肉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符合目前綠色健康的消費理念,市場空間巨大。”據該委員會榮譽會長朱士仁介紹,河南省的自然生態環境也很適合發展鵝產業,有很大潛力。
“河南省是養鵝大省,卻不是養鵝強省。” 省家禽業協會副會長、鄭州牧專畜牧工程系主任黃炎坤說,河南省龍頭企業少,產業化程度低,缺乏精深加工,優勢產業不顯優勢效應。
據悉,目前河南省八成以上的鵝作為原產品銷往江蘇等南方省份,加工產業也僅僅是生產白條鵝的初級加工業。
“外省的深加工企業,從河南省買鵝時一公斤也就12元多,而加工后售價能達到一公斤40多元。”夏邑縣的吳東坡經營著肉鵝加工企業,他說,自己企業加工的白條鵝,一斤只能賺塊把錢。
陶云波是原陽縣云波鵝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據他介紹,目前養一只鵝成本最少需要投入20多元,加上病死率等因素,一只能賺8元~10元。“不但利潤低,而且養殖戶還要承擔疫病和市場波動的風險。”陶云波說,去年肉鵝售價12元/公斤左右,但種蛋售價達一枚12元,鵝苗高達17元一只,許多養殖戶虧損。
“河南省養鵝業急需政府的有力支持,促進精深加工龍頭企業發展,帶動整個產業的升級換代。”黃炎坤說。
來源: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