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在院內的水罐車
洗浴行業成本高漲催生送熱水公司
每天盜采400噸地下水,燒熱賣給洗浴中心
晚報記者一路跟蹤
挖出一個“水耗子”
鄭州晚報報道: 商業用水每噸9元,市區內不讓燒煤,想把水燒熱得用天然氣或油當燃料。
市區內各個浴池所面臨的成本壓力,催生出一個新的“行業”——送熱水公司。
這送熱水公司的水從哪兒來?怎么加熱?怎么送?為什么他們的熱水會便宜?昨日,晚報記者暗訪了其中一家公司。
兩天來,市民李先生兩次給本報記者來電說,他發現,幾乎每天早上,有家浴池邊都停著輛蒙著帆布的罐車。
“我問了司機,說是專業把地下水抽出來加熱后,送來給浴池的。”
昨日8點30分許,根據舉報,記者趕到華山路與潁河路交叉口某浴池邊,一輛車號為豫AC6199的罐車,停在路東側。
東側一間門面房大門緊閉,從門下方伸出一根直徑約10厘米的綠色水管,水管連著罐車右下側的排水口,熱氣不停從接口處冒出。
年輕的司機把水管閥門打開,跟一邊坐著的兩名洗車工打個招呼,進了洗浴中心。
李先生說,司機是去進去結賬的。
9點20分,一車水排完了。司機上車,向北開去,一路上似乎不怕紅燈。我們一路跟蹤到建設路時,車沒了影子。
10點左右,鄭上路立交橋北側,這輛罐車再次出現,車又來到浴池,送來了第二車水。
10點40分許,排完第二車水,這輛車向北開去,走到熱電廠南隔壁,車又“失蹤”了。
記者從熱電廠南側拐入后牛莊村,一條條街找,終于在后牛莊南街一個大院里,發現了那輛罐車,旁邊還有三輛一樣的罐車。
司機透露行業內幕
記者以自己正在裝修浴池,也想要熱水為由上前打探。
一位司機悄悄把記者拉到一邊說:“老板,我跟著你干吧!你要多少水都行。我能送水,還懂洗浴中心管理。”
這位司機說,他們的老板姓周,有五六輛車。
“我們白天晚上都干,忙時一天送七八車水,老板掙錢掙大了,才給我們每月開2000多塊錢的工資,太摳了。”
他舉起兩根手指說,每車水10噸,一車200元。
“你們這水是自來水管里的嗎?”記者問。
這位司機笑了:“那水多貴啊,我們的水就是從這院里一口深水井抽的,想用多少就抽多少。”
他說,老板有能耐,從熱電廠里引來一根熱氣管,“熱氣管通到水箱里,裝滿水,不一會兒就熱了。我們給浴池的水都在70℃左右”。
按照這個司機的說法,記者算了筆賬:按5輛車,每天各送8次,每車10噸水算,他們每天要抽取400噸左右的地下水,進賬8000元。
而這位司機說,僅后牛莊村里,就有5~10家這種賣熱水的公司。
洗滌公司當掩護
院子中央,一個大罐包著帆布,入罐口處有冷熱水管,熱水管上的溫度計顯示到70℃。
院子西半部分,有一家鴻潔洗滌有限公司。
正在忙著整理被單的一位女工說,洗滌公司和這個燒水大罐,都是周老板的。
“他特別有錢,在城上城買了好多套房子呢。”一位員工說。
在院子北側的一個四層舊房內,記者發現一個用來加熱的大水池。
抽水井很隱蔽,在樓南側一個水泥池內。
水從井里抽出,經水泵抽至樓內的大水池里,樓北側伸過來一根熱力管道,通入水池中,“哧哧”作響。
一旦熱水達到一定溫度,就通過水管,存到院內那個大罐里,再由大罐倒到水罐車上,送到外面去。
11點15分,記者撥打了鄭州水政監察支隊的電話,支隊辦公室稱,他們將盡快組織人員趕到現場。
20分鐘后,本來在一間小屋里打牌的司機,突然起身,把空罐車開了出去。同時,水政執法人員趕到現場。
帶隊的執法人員劉文秀,立即對現場的井以及水罐拍照取證。
院內洗滌公司一位女工稱,他們取地下水已經給節水辦交過錢了,并拿出三張交費單,上邊寫著“鴻潔洗滌有限公司,每月水資源費1300元”字樣。
執法人員表示:“他們燒水賣水,遠遠比洗滌公司用的水多,已屬于違法偷采地下水行為。”
偷采量大應處罰2萬~10萬元
12點30分,經過調查,鄭州市水政監察支隊,給鴻潔洗滌有限公司下達了停止偷采違法通知書。
記者隨后與市節水辦聯系,詢問時下洗浴中心用水情況。
市節水辦一位工作人員說,按照省政府2005年1月1日實施的城市居民用水規定,城鎮居民、工業、特種行業等建成區以內用水,依照國家相關法規,都要征收水資源費。但農業用水直接抽取江河、湖泊、渠水、井水等水源不征收水資源費。
“有的洗浴中心規模不小,人不少,用水量很少,水表沒問題,他們就是在買水用。”
“對于偷采地下水的行為,如果量大,應依法對責任人處以2萬~10萬元處罰,并責令停止偷采。”市節水辦監察科陳科長說。
節約用水才是“王道”
根據規定,洗浴中心是一個特殊用水行業,每噸水價格為9元。
郊區農村里的自備井抽水,如果燒煤,1噸熱水的成本也就5元左右,像后牛莊這種用熱電廠的尾氣來加熱水,成本更底。
下午調查時,華山路一家浴池的女老板說,市內燒水只能用天然氣或油當燃料,將一噸自來水燒到50℃左右,成本超過30元。而以20元一噸的價格買來熱水,加涼水調成30℃~40℃,每噸水成本才18元左右。
中原路一洗浴中心老板劉先生稱:“我們沒有發現太好的高科技節水辦法,為了經濟利益,也只能買水。”
市節水辦監察科陳科長則說,只有節約用水,才是降低成本的最好辦法,也是社會長期發展所必須的,這才是最終的“王道。”
來源:鄭州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