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銀花、生態茶、丹江魚 渠首農民的"生態三寶"


    作者:闕愛民    時間:2012-03-26





    3月22日,春雨霏霏,淅川縣的田野阡陌間,農民們正忙著栽植茶苗和金銀花。九重鎮唐王橋村村民王文芳看著眼前的青山碧水,樂滋滋地說:“自從發展了金銀花、茶葉、丹江魚這些生態富民產業,我們這里的水更清了,山更綠了,家家戶戶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淅川縣為確保一庫清水送京津,近兩年持續探索創建渠首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區。金銀花、茶葉、丹江魚等生態農業的蓬勃發展,成了當地群眾發家致富的“生態三寶”。

      金銀花生“金”吐“銀”

    3月20日,在盛灣鎮姚營村金銀花基地,種植戶姚建峰邊給金銀花苗澆水邊高興地說:“‘家種金銀花,手中有錢花’。我家的6畝金銀花去年賣了2萬多元,今年的10畝金銀花苗剛栽下,福森集團這個‘婆家’就找上門來‘定親’了。”

    淅川縣委書記馬良泉介紹說,為了讓群眾走上既生態又“生財”的新路子,從2009年開始,淅川縣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依托縣內龍頭企業福森集團,結合小流域治理生物配套等項目,集中連片建設金銀花示范種植基地,形成金銀花種植、收購、加工一體化產業鏈。

    目前,淅川縣已發展金銀花1萬畝,成為重要的生態型支柱產業。預計5年內全縣種植面積將達到10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金銀花產業基地。

    生態茶成為“綠色銀行”

    “沒想到淅川茶品質這么好,老百姓種茶積極性這么高!”3月21日,正在香花鎮周溝村千畝茶園基地忙碌的丹江緣茶業公司董事長趙丹告訴記者。

    去年冬,趙丹到淅川縣考察茶葉項目,被這里良好的政策和發展環境所吸引,當即拍板決定在淅川發展茶產業。目前,已在毛堂、老城等鄉鎮投資開發了3000畝茶園基地。

    丹江口庫區沿岸氣候濕潤,日照較長,獨特的水文和氣候條件非常適宜茶葉生產。滔河鄉李文章老人高興地說:“種莊稼,好年景每畝收入不過千把塊,種生態茶,每畝收入再差也在三千元以上。”

    圍繞茶產業的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淅川縣采取財政扶持、信貸支持、獎勵品牌認證和基地建設等措施,成功引進了南陽果然、丹江緣等12家起點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目前已在丹江口水庫沿岸種植生態茶1.5萬畝。茶產業不僅裝扮了淅川的山山水水,更成為群眾的“綠色銀行”。

      丹江魚將“游”到北京城

    “丹江水清魚兒肥,漁家生活有滋味!”這是淅川縣漁民張萬國經常哼唱的小曲。

    為確保送往京津的丹江水質清澈,2009年淅川縣開始在丹江口水庫養殖匙吻鱘等凈化水質能力強的魚類。淅川有香花、馬蹬兩大水面開闊帶和“小三峽”50公里長的魚類回游通道,自然環境優良,適宜匙吻鱘生長繁殖。

    張萬國作為全縣第一批匙吻鱘養殖大戶,2009年他花了3萬元引進1000尾匙吻鱘魚苗,2010年底捕撈時平均體重3.5公斤,每公斤售價200多元,“養鱘能手”一下子發了財。

    最近他得知北京市啟動京豫戰略合作計劃,淅川縣的農水產品將有望大批“游”進北京的海鮮市場,張萬國激動不已:“隨著北京人喝上咱淅川的丹江水、吃上丹江魚,北京與淅川締結的‘魚水情’將使渠首農民更有‘錢途’!”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