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原之中”隆起“電氣谷”


    作者:張華君    時間:2012-03-12





    前言 產業集聚區建設是省委、省政府帶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舉措。經過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產業集聚區已成為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招商引資的主平臺、改革創新的示范區和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為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河南省燦若群星的眾多產業集聚區中,位于“中原之中”的許昌中原電氣谷,以其獨特的產業優勢、鮮明的產業特色吸引著省內外關注的目光。

    從2008年提出構想,到2009年全面啟動,再到2012年初具形象,中原電氣谷建設的快速發展顯示了令人驚訝的工作效率和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許昌市科學推進中原電氣谷建設的思路、方法、路徑和經驗,在全省各地產業集聚區建設加速推進的今天很有借鑒意義。

    早春二月,素有“中原之中”美譽的許昌大地一派生機勃勃。在許昌新區一片谷狀區域內,新柳抽芽、草木吐翠,寬闊平整的道路縱橫交錯,一處處高大明亮的現代化廠區機聲隆隆,一個個塔吊聳立的施工場地熱火朝天。

    這片充滿春天活力的區域,就是方興未艾的中原電氣谷核心區。

    “中原電氣谷建設一經啟動,就顯示出強大的產業集聚效應,省內外一些重大電力電氣項目紛紛入駐。”談到集聚區發展的喜人局面,中原電氣谷管委會主任蘇長水十分自豪。“僅今年2月28日,電氣谷核心區就集中開工項目4個、總投資41億元,是許昌市今年集中開工中投資額最大、技術含量最高、成長性最強的產業集聚區。”

    中原電氣谷自2008年籌劃建設以來,許昌市按照編大規劃、育大產業、上大項目、建大基地的思路,集聚各種優勢資源謀劃推進中原電氣谷建設,使這個“年輕”的產業集聚區迅速成為許昌市產業集聚區建設的龍頭和示范,被省委、省政府劃入省重點工業集聚區,并列為中原經濟區重點建設的兩個產業“谷”(中原電氣谷、洛陽動力谷)之一。

    思建設 謀發展

    中原電氣谷應運而生

    “這就是真的產業集聚區!”今年2月中旬,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盧展工來到中原電氣谷核心區調研,當看到許繼風電產業園內整機、研發、控制、結構件等項目配套集聚、聯動發展時,由衷地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培育主導、拉長鏈條、集聚發展,是許昌市委、市政府建設中原電氣谷的初衷和目標。

    電力裝備制造業是許昌的三大主導產業之一,擁有許繼集團、森源電氣、陽光電纜等50多家規模以上電力裝備制造企業,是全國重要的裝備制造業生產基地。2008年6月,在時任代省長郭庚茂的啟示下,許昌市依托該市電力裝備制造業的產業、人才、技術等優勢,提出了中原電氣谷的建設構想,將之定位于我國最具成長價值、集聚能力最強、規模最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力裝備研發中心、制造中心和系統集成中心,許昌新的經濟增長極。

    2009年10月,《中原電氣谷核心區總體發展規劃2009—2020年》通過省級評審。按照規劃,中原電氣谷核心區位于許昌新區東南部,南北長約8.6公里,東西寬約2-3公里,總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首期啟動13.9平方公里,圍繞電力裝備制造這一主導產業,規劃建設電力輸配電一次設備產業、新能源、智能電網、民用機電、配用電5個特色產業,按照“三年出形象、五年成規模、十年鑄優勢”的總體要求,打造成為全國具有示范意義的區域綜合創新產業基地和電力裝備制造基地。

    優環境 強服務

    項目企業紛至沓來

    2009年4月,許昌市全面啟動中原電氣谷建設。

    產業發展,基礎先行。許昌市高度重視電氣谷內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完善道路交通及配套設施建設,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在完成“三縱六橫”路網格局的同時,按照“功能集合構建”的原則,同步建設配套了水、電、氣、暖等設施及交通附屬工程,保證為項目入駐提供“九通一平”。

    為更好地為入駐企業和項目服務,2010年該市設立了中原電氣谷管委會,落實項目審批、報件等直通車制度,形成項目督察跟進制度,高效為項目入駐服務,實現了一站式服務、全過程服務,確保入駐項目的順利推進。為破解建設投入瓶頸,中原電氣谷建設了自己的投融資平臺,通過銀行貸款、發行信托、BT模式等方式融資,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

    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區位優勢,過硬的軟硬件環境,引得項目資本紛至沓來。許昌市緊緊圍繞培育電力電氣這一主導產業,一方面積極吸引許繼集團等本土電力裝備制造企業入駐、遷建、項目升級,另一方面注重引進國內外知名的電力電氣企業,成功運作了森尼瑞節能產業園、廣昇科技產業園等重大產業項目。同時,圍繞產業鏈條的補充、延伸,積極引進相關產業配套項目,打造更加完整的產業鏈條。

    截至2011年底,中原電氣谷核心區入駐企業22家,總投資達161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5億元,保持了良好的發展趨勢、態勢、氣勢。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