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日,記者在鄭州幾家大型超市走訪發現,這些“概念”雞蛋多達十幾種,且價格不菲!面對這個生活中常見的食品,不少受訪的市民也直呼“看不懂”,不知道這不同種類的雞蛋到底有啥區別?
探訪
雞蛋“姓名”多,市民難選擇
前幾日,市民小馬要去看一位病人,在東風路一家超市選購雞蛋時犯了愁。“沒想到雞蛋種類這么多,而且功效也不一樣,不知道哪一種更適合病人食用……”面對被包裝得五花八門的雞蛋,小馬有些哭笑不得。
近兩天,記者走訪鄭州多家超市發現,除了普通的雞蛋外,貨架上都擺滿了不同“姓氏”雞蛋:土雞蛋、山雞蛋、柴雞蛋、無公害散養雞蛋、烏雞蛋、原生蛋、野雞蛋、笨雞蛋、富硒蛋、綠皮烏雞蛋等十多種,這些雞蛋名字各有特色,但價格都不菲,每斤售價從七八元到20多元不等。
記者發現,在一些外包裝盒上宣稱“富含鋅、碘、鐵、鈣等多種維生素、氨基酸,低膽固醇,低脂肪”的雞蛋不在少數,這些雞蛋蛋殼顏色發白,比普通雞蛋小,一個能賣到2元錢。不少顧客在挑選時,拿著這個比著那個,不好拿主意。
采訪中,不少市民稱這些“概念雞蛋”讓消費者沒了“概念”。
市民張先生買過一種“保潔蛋”,他想著可能是洗干凈的雞蛋,或者是下蛋的雞養殖環境比較“干凈”。后來他才知道,原來是指經過涂膜清洗、使用過紫外線滅菌,剔除散黃和裂紋蛋等幾個項目處理的雞蛋。還有一部分營養型雞蛋更是讓消費者想不明白,比如“低膽固醇蛋”、“維生素強化雞蛋”、“高維生素A蛋”。
在經三路一家超市買雞蛋的王女士說,雞蛋是孩子每天早晨必備的營養品,但超市的雞蛋品種不一,價格不一,任何一種雞蛋優點都各有“千秋”。她每次來,都會購買一些打著無公害的土雞蛋,感覺營養價值高。
“以前雞蛋就有一種,現在冒出來許多山雞蛋、生態蛋、草雞蛋等。每斤價格都在7元以上,而且包裝華美。”她也很疑惑,這些“高貴”的雞蛋真有那么高的營養價值嗎?
對于這些營養雞蛋,消費者也是態度不一,但大多表示購買時不僅有些“迷惑”,更難選擇。
提醒
消費要理性,不要太“較真”
雞蛋名字五花八門,對這些名字的叫法是否有統一標準?雞蛋達到哪些要求才能稱得上山雞蛋、生態蛋?
河南農大家禽學科副教授田亞東說,各種雞蛋的“姓名”都是商家自己細分之后加上去的,國家并沒有出臺相關的雞蛋統一標準。大部分雞蛋的成分是差不多的,細微的差別在養殖環境、管理方式上會造成雞蛋的營養、口味的區別。市民在選擇的時候,大可不必太過較真,選擇自己喜歡的就行。
“但綠殼蛋不一定綠色,土雞蛋不一定安全。”田亞東稱,不排除有商家炒作“健康營養”概念,以“假”充真。而高價雞蛋背后的營養價值,卻很難估計。
賣土雞蛋多年的李先生向記者講解道:普通雞蛋的雞是圈養的,而“蟲草雞蛋”其實是“蟲草雞”,以自然放牧的方式喂養,用樹下的牧草養雞,雞糞養蚯蚓,蚯蚓再給雞吃的模式養殖;“初乳蛋”就是母雞產下的第一撥蛋;“五谷蛋”,是吃了玉米、大豆、小麥等五谷雜糧長大的母雞下的蛋……但商家是否真正按這樣的養殖標準去養殖雞,這些都不好去甄別。
他認為,如果國家出臺鑒定不同品種雞蛋的統一標準,對生產、銷售等環節各有規定,對不同程度的違法行為也有相應的處罰條例,那些利用人們關注健康心理炒作“概念”雞蛋的企業,就會受到責任追究。或許,雞蛋市場就不會“營養”概念亂“飛”。
支招
土雞蛋口感好,挑選時看外殼
如今,由于利益驅使,市場上一些商販專門挑小個兒的雞蛋當“土雞蛋”賣,這也是雞蛋市場的“潛規則”,因為個小的雞蛋和土雞蛋在外觀上基本沒有區別。
那么,如何鑒別土雞蛋和普通雞蛋?
田亞東說,土雞蛋其實就是地方雞、散養雞產的蛋,分為綠殼蛋和粉殼蛋。從外觀上看,個小、長,殼薄,色淺。打開后蛋黃小,呈金黃色,且蛋清稠,附著力強。
普通雞蛋顏色發紅,色深,也有一種“山寨”粉殼蛋,但都偏大、偏圓,且殼較厚,打開后蛋黃略大,蛋清四下流淌,很容易攪拌開。
“從口味上來講,土雞蛋要比普通雞蛋脂肪含量高,炒出來發香,煮著吃口感比較細滑。”田亞東說,市場上并沒有很科學的鑒別土雞蛋的方法,最直觀的就是從蛋殼的顏色、大小等方面來判別了。
來源:大河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