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提示
龍年春節說到就到,不少人開始為過年做各種準備了,有人感嘆,在物價飛漲的年代,“過年就等于過錢”,春節就是“春劫”。在感受過年的快樂與祥和的同時,如果可以做到省錢,將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想成為過年的省錢達人嗎?想掌握過年的省錢秘笈嗎?大河理財編輯部精心為你烹制了過年的“省錢大雜燴”,相信會為你開啟精彩的省錢之門。
節奴的一聲嘆息
“父母:紅包1000元,年貨1000元。岳父岳母:紅包1000元,年貨1000元。姐姐:年貨500元,孩子壓歲錢200元。單位領導同事,采辦禮品1000元……”
春節未至,可春節的送禮預算卻讓在省會工作了9年的劉洋傷腦筋,他向記者訴苦,稱“一周要花掉一年存款”,在成了房奴、車奴、孩奴之后,現在又淪為節奴。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大家還按照節日期間的開支范圍歸納出各類族人:預算1000元以下為“酷摳族”;預算1000到5000元屬于“人情族”;預算5000到1萬元為節日開支巨大而惱怒的“惱火族”。
針對“節奴”的這種現象,鄭州一所高校的社會學家陳先生指出,經濟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主義文化是產生“節奴”原因之一,而消費文化背后的“面子文化”為根本動因。逢年過節,親朋好友禮尚往來是中國傳統的文化,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如果過年送禮成為一種負擔就喪失了慶祝傳統春節的意義,大家不妨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平衡。
省錢達人的“春節特供”
如何讓整個假期物資豐足、精神生活更為愜意呢?記者打撈起省錢達人的精彩之舉,讀來相當實用。
董小樂,女,25歲,網絡公司文員
家中所有的物品全是網購而來,自稱為網購秒殺達人之一。小樂的宅女之道:“不做敗家女,學會踏實省錢過好小日子才是最好的選擇。”在春節來臨之際,小樂提供三大過年省錢秘笈。一、充分利用網購,節前秒殺、節后享受。“過年前夕,各個商家都推出很多低價傾銷優惠政策,特別是零食特產那些小東東,衣服那些更不用說了,這時候淘貨才是最劃算的。”小樂建議大家盡可能選擇一些包郵年貨的團購,初八上班就可以快遞到公司,直接拆開包裝就送同事當新年禮物,討好老板、同事之余又可節省快遞費用,一舉兩得。二、親自下廚學烹飪,不下館子。眾所周知,過年期間到酒店吃飯總是一席難求。大酒店不提前個把月預定準沒戲,小餐館雖然好定些,但衛生狀況又令人擔憂。“過年自己下廚烹飪既贏得長輩們的歡心,又可以從老媽那兒取經,累積將來嫁人的本錢啊!”三、樹立低碳觀念,養成閱讀習慣。節日期間,打發時間最好的辦法就是閱讀,增長見聞之余又可知曉時下的潮流。響應低碳的小樂自網購iPad后,每天都用iPad看書,既輕便又環保,這大過年的還可以趁機充下電呢,何樂而不為呢?她教大家一個省錢的方法,就是瞄準哪個閱讀網站做活動,立馬去參加。小樂認為省錢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強大的生存智慧,“我們既要努力賺錢,也要學會省錢過日子,合理規劃消費,節省開支是過好生活的最有效方法和途徑”。
讓年禮輕松地“飛”
A、“孝心”的不同讀本
“理性節儉過年并不代表這‘年’過得就不熱鬧,在避免了不必要的開銷和人力物力的浪費后,溫馨的親情、團圓的‘年味’反而會更濃郁。”
網友“六瓣雪”說,他們一家人在過節送禮的問題上達成了共識,理性實惠,親情濃濃。“以前每年我父母那邊我們是給1000元的,可父母說自己還年輕,不要我們的錢,象征性地拿200元。我公婆那邊也和我父母一樣,說只要我們沒事常去看看他們就行了。”買衣服也是商量好了輪流買,因為公公有三個兒子,記得第一年我們妯娌三人買重了,每人買了一套,結果老爺子直喊“浪費”。至于壓歲錢,大家都說:“我們每人都有孩子,這壓歲錢就不叨叨了。”自家親人不講究虛禮兒,“節奴”的負擔自然減輕不少,其實很多老人在意的并不是孩子手里提的大包小包,最期望的禮物不過是“常回家看看”。
網友“小米”也和大家分享了她給老人送禮的心得,她們姐妹三人年前好幾個月就會一起商量給父母置辦過年禮品的事情,這樣不會買重樣,也不會到年前抓瞎,還可以多花點時間和心思揣度老人的喜好。
林先生今年打算給父母送上一份特殊的春節禮物——兩張音樂會門票,因為父母適逢“金婚”,“他們為兒孫操勞,很少有機會出門娛樂消遣,所以今年春節,我們決定讓爸媽也浪漫一把,過一回二人世界,到他們向往已久的藝術殿堂享受一個音樂中的節日。”
B、“壓歲”的創意新解
如今春節送孩子“壓歲禮”有替代壓歲錢的趨勢,一位媽媽表示,“壓歲禮”較“壓歲錢”情更真、意更切,更能表達對孩子的寄托和愿望。
股民楚先生告訴記者,他今年給自己孩子和兩個侄子的壓歲禮是他精挑細選的一只潛力成長股,每人100股,可長期持有。因為18歲以下未成年人不能單獨開股票賬戶,所以先暫時用父母的名字開戶,“希望通過這個禮物讓孩子有個金融投資理財的概念。”楚先生坦言,他的這種做法是緣于在網上看到的一個新聞,美國有一位中學教師,無論是圣誕節還是孩子的生日,總是把股票當做禮物贈送給孩子們。迄今,通過這份特殊的禮物,她的兒女們各自的賬戶已經膨脹到1萬美元左右。這位教師的觀點是,此舉不僅能為孩子們積累上大學的費用,而且也給他們灌輸了金融、經濟知識。“據說在美國將股票、債券、共同基金當做禮物送給孩子已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我國還很少,還停留在壓歲錢的階段,我準備嘗試一下這種做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如今比較流行的壓歲禮除了精神食糧,諸如一份兒童報刊,一紙贈言卡,一套新書,一本辭典,一盒文具,一套百科全書等,一些可增值的收藏品以及兒童類保險理財產品都受到人們青睞。周先生告訴記者,他今年準備送給幾個孫子孫女的壓歲禮是“龍年金幣”,“不僅體面還能增值保值。”夏女士給幾個朋友的小孩準備的壓歲禮是每人一套生肖郵票,“郵票里有很多知識,還有收藏和紀念意義,小朋友從小集郵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此外,教育儲蓄存單、少兒保險禮單、生肖銀行卡這些理財產品作為孩子的壓歲禮也都很受家長青睞。
C、年貨交換的喜悅情懷
記者發現,在網上風行一時的“年貨交換”也為人們提供了一條置辦禮品的新渠道——
記者在幾家換物網站看到,雖然年后才是交換的高潮,但是已經有不少年貨禮品現在已經掛了出來,大家交換的物品五花八門:有的用大米換手機電池,有的用葡萄酒換移動硬盤……交換相對集中在食品和生活用品上,像煙酒、粽子、糖果、保健品等物品都是熱門的交換年貨。資深“換客”林然告訴記者,她有將近一半的年禮是從這里換來的,“我用單位發的一箱花生油換了一套廚房用具送給媽媽,用抽獎得到的電飯煲換了一箱日本零食送給了辦公室的同事……其實換的不僅僅是東西,還有樂趣和好心情,也許還會交到朋友!”不過她也提醒大家,換禮物要本著“誠信”原則詳細說明商品名稱和價格、規格、數量,大家所交換的物品最好是正規廠家的產品,最好有包裝,有明確生產日期及保質期。
超市經理支省錢招數
“團購、每日特價等都能省錢。”說到選購年貨如何省錢,鄭州市一家大型超市的生鮮直采經理徐經理給市民支招時如是說。他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生鮮直采的經驗,為市民解說省錢秘籍:1.拼團購年貨。徐經理說,市民選購年貨時,可以約上親朋或同一小區的鄰居,拼團到超市的顧客服務中心咨詢團購事宜。很多商品,團購不但打折多,還能返利。2.辦提貨卡。徐經理稱,辦提貨卡只要上萬元,就能省5%的費用。3.掃特價年貨。徐經理稱,市內多數大型超市每天都有特價商品促銷活動,如果市民抓住機會掃到特價商品,在同種商品的市場價基礎上,至少能省20%。
秘訣和誤區大放送
“大家有什么樣的過年省錢秘訣,請貢獻出來”,記者發出帖子后,得到了很多網友的響應。“浩瀚本色”在自己的博客里總結了四個省錢秘訣:一、購物“拼單”獲優惠。不少商場超市都推出了購物滿多少元就送多少元的活動,為了獲得這個優惠,可以選擇與別人“拼單”,然后再按照消費金額的比例把優惠券進行平分。同時,大家在“拼單”后最好要求商場分開來開發票,或保留好購物小票,以免造成問題商品難以退換的麻煩。二、列清單、提前選擇購物時間。在春節來臨前半個月就做好購物準備,也就是巧妙應用“提前消費”的辦法,所購物品要列清單并設定消費額度,盡早進行價格比較,選擇真正符合需求的年貨。像米、面、食用油呀,這些易保存的年貨,遇到“特賣”時,完全可以早點購買。另外,一些精明的顧客去超市無論買什么,都買促銷中的最大包裝,回去拆開大家分,這樣可以“花小錢省大錢”。如果要購買家電、床上用品等,也可以聯系親朋好友一起去團購,這樣,價錢也能省下不少。再者,到批發市場逛一逛。人們現在購物很強調選擇購物的地點。同樣的商品在星級場所和在平價店、便民店、倉儲銷售店,其價格明顯有別,工薪家庭一般購物只需買回稱心商品而不必非要享受星級服務。三、留意網絡優惠購物區。過節,網站會推薦給用戶一些物美價廉的商品或者一些優惠券,大家可以多搜索。四、消費謹防陷阱。在節日期間,一些街邊小店、小攤會打出“清倉”“返券”“贈禮”的招牌,但銷售的商品不少是即將過期或有質量問題的商品,以及有瑕疵的家具、家電等。大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一些網友提倡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堅持正常、適度、合理消費。網友“祝你快樂”認為過年就要大把大把花錢這種過度消費觀是不可取的。她提醒廣大網友注意不要走入這四大誤區:誤區之一:購買年貨貪多求全。不少人認為,過年就是吃好東西的日子,跑市場、逛商店,大包小包往家拿,雖然了卻了“求全”心愿,但消化年貨成了新的憂愁。有的家庭由于準備的年貨太多,致使過了正月還吃不完,最后只能扔進垃圾箱。誤區之二:注重包裝挑選馬虎。每到過年,市場上商品更為豐富,品種也更齊全,但偽劣商品也隨之增多。大家不要被各種漂亮的包裝所迷惑,挑選要仔細。誤區之三:突擊花錢超前消費。有些人到了春節,卻像到了“花錢節”,見什么買什么,結果開銷很大。春節購物的人容易受以下兩種情形左右:一是被商場的各種促銷活動所打動,貪圖便宜。二是被過年的氣氛和人群所影響。這時要克制自己,好好想想那是自己必不可少的嗎?誤區之四:“公關消費”變味花錢。給親朋好友拜年是春節必不可少的禮節。然而在某些人眼里,“拜年”卻遠遠超出了原先的意義,而變成一種“公關”手段。日常生活中的“人情債”已使不少人望而生畏,而到了春節之際,更是盛行。親朋間、同事間,這個結婚、那個聯歡,沒有幾百元上千元過不了關。條件好的家庭還能應付,而對家庭困難、收入不豐的人來說,年難過。
本文來源:大河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