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世界名企紛紛入駐,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突破100億美元,對外開放“一招求多效”
這一年,河南在資金、環境、能源等方面積極創新,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持續推進
這一年,省內就業首次超過省外,物價過快上漲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城市房價漲幅總體回落
2011年,務實看河南
新華網河南頻道12月23日訊 大河網-河南商報報道: 2011年注定是個不尋常的年份。這一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是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的一年,也是實施建設中原經濟區、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總體戰略的起步之年。
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糧食生產再創新高、對外開放成績斐然、民生得到持續改善……2011年,務實發展的河南呈現出好的趨勢、好的態勢、好的氣勢,經濟社會發展開局喜人、起步良好、風景獨特。
風景1
中原經濟區顯現“蝴蝶效應”
年初針對我省經濟面臨的形勢,省委書記盧展工用“難在持續”進行了深刻闡釋:既面臨著產業轉移、擴大內需、后發優勢等難得歷史機遇,也面臨著結構性矛盾突出、區域競爭壓力加大、改善民生任務繁重等諸多困難。
即將過去的一年,注定將永載河南發展史冊。1月,中原經濟區正式納入《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3月,中原經濟區被鄭重寫入國家“十二五”發展規劃。9月,《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出臺,中原經濟區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國之大事、省之大計、民之大業。
這一年,河南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地位顯著提升,改革發展拓展出廣闊空間,億萬人民的自豪感、責任感、使命感極大增強,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熱情和干勁極大激發,中原經濟區的“蝴蝶效應”已經初步顯現。
在全國多數地區經濟增長放慢的情況下,河南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
經濟增速持續上揚。據有關部門初步預計,全年生產總值突破2.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1.7%左右,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5%左右;產業結構調整取得明顯成效,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質量效益同步提高……
糧食生產再創新高。來自省農業廳的信息顯示:今年我省糧食總產量1108.5億斤,比上年增產21.1億斤,連續8年實現增產。建設中原經濟區,河南鄭重承諾:持續探索走一條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我省糧食生產為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新的貢獻,為宏觀經濟又好又快運行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中原經濟區建設實現良好開局提供了基礎保障,為農民增收、物價穩定、社會和諧添上了光彩的一筆。”省農業廳廳長朱孟洲如此評價糧食增產的意義。
風景2
對外開放“一招求多效”
2011年,鄭州哪個地方的商鋪租金飆升得最快?也許應該是航空港——富士康的入駐,引發了該區域商業需求的急速增長,商鋪租金從去年的每平方米每月20元漲到如今的200多元,一年飆升了10倍多。
驅車行走在鄭州航空港區,到處是忙碌工作的塔吊、拔地而起的樓盤。除了富士康及其配套企業,惠普等一批世界名企也紛紛搶灘,中部首個綜合保稅區不久前也在這里順利封關,未來百萬消費人群形成的財富能量更是不可低估。
“這就是對外開放的綜合帶動作用,‘一舉應多變’、‘一招求多效’。”省商務廳廳長李清樹說。
在河南的對外開放紀年里,2011年是標桿性的一年。這一年,是河南歷年來引資總額最大、引資質量最高、成效最為顯著的一年:預計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突破100億美元,居中部地區首位;承接龍頭企業和基地型項目、集群類項目大幅增加;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步伐明顯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今年,對外開放的全局帶動效應更加明顯。”河南省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進才說,擴大開放不僅能引進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而且能夠開闊視野、更新觀念、促進改革、推動轉變,“拉動需求增長作用顯著、帶動就業創業效果顯著、推動結構調整效應顯著。”
風景3
破解約束激活“引擎”
南陽淅減汽車減振器有限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發行短期融資券;“佰利聯”股票在深交所掛牌上市;河南煤化加大資本市場融資力度,尤其是通過債券市場籌集資金成績斐然……
2011年,圍繞破解要素約束,河南積極推進投融資體制機制創新,在國家收緊信貸“總閘門”的情況下,全社會融資總量穩中有升,預計全年新增貸款1600億元左右,利用資本市場融資1500億元左右,新增上市公司數、首發融資額均創歷史新高。
在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蘇看來,國家給予河南的那些“真金白銀”的政策固然重要,但都不如體制、機制創新的政策重要,“因為這些政策能夠帶來的收益是無限的。”
2011年,河南把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作為破解深層次矛盾和各種瓶頸制約的根本途徑,在資金、土地、勞動力、環境、能源等方面積極創新、大膽實踐,激活了發展“引擎”、加快了發展步伐、提升了發展水平、鞏固了發展優勢。
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我省腳步不停、持續推進。實施聯審聯批、開展服務代理制、推行電子政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取得新的進展,河南整體發展環境正在不斷優化;國有企業改革繼續深化;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有序展開;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改革加快推進;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省工商局局長周春艷透露,“今年,我省私營企業戶數、注冊資本總量雙雙超過內資企業,成為我省私營企業發展的里程碑。”
風景4
民生改善步步扎實
濟源市梨林鎮農民張有金,年屆古稀卻愛上了自助游。“農閑的時候,村里一幫老年人自發組團外出旅游,到北京、開封走了一圈,還坐了飛機。”張有金說,“接下來還準備去青島和上海看看,這樣‘海陸空’就齊了。”
在張有金幸福的晚年生活背后,對應著這樣一組數據:2011年,預計全省財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超過2500億元,增長30%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30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總量達到2465萬人,省內就業首次超過省外;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際增長8%和10%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這一年,河南民生改善步步扎實、潤物無聲。覆蓋全省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城鎮基本醫保和新農合參保率分別達到93.8%和97%;45.12萬套保障性住房全部開工,全年可建成22萬套;物價過快上漲勢頭得到初步遏制,城市房價漲幅總體回落;平安河南建設深入推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省財政廳廳長錢國玉表示,2011年,公共財政的“陽光”更多地灑向民生,“更多地關注和關心人民群眾的教育、醫療、就業、社保、消費等方面的問題,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實惠。”
2011年,河南大幅增長的各項指標、人民群眾的歡快笑顏,印證的是在轉變中提升的實踐效果,印證的是務實發展的巨大威力。
力求轉變、務實發展要有披荊斬棘、解放思想的“精氣神”。深入開展爭先創優、堅持“三具兩基一抓手”、扎實推進“兩轉兩提”、從“九論十八談”再到“新十八談”,在河南,以領導方式轉變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生動實踐不斷推進,凝心聚力、團結協作、干事創業的“精氣神”日益勃發。
當《人民日報》頭版頭題文章用“河南務實發展靜悄悄”來描述他們眼中的河南發展和中原經濟區建設時,當不動搖、不懈怠、不刮風、不呼隆、不折騰已成為河南廣大干群的共識和行動時,2011年,河南呈現了一片風光獨特的新景象,書寫了務實發展的新篇章。
來源:"大河網-河南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