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都市區空間拓展呈“米”字形 崢嶸 制圖
鄭州都市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評審有果——
鄭州未來8個城市功能區:主城區、西部新城、東部新城、南部新城、新鄭衛星城、新密衛星城、登封衛星城、鞏義衛星城
鄭州都市區空間拓展呈“米”字形
鄭州都市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評審昨日有果,本地方案勝出
新華網河南頻道12月5日訊 大河網-大河報 報道: 3日舉行的鄭州都市區空間發展戰略規劃征集方案評審會昨日有果,由鄭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制訂的一號方案取得優勝。
根據這一評審結果,一號方案將上報市政府,待批準后,綜合其他兩套方案以及專家的意見進行優化,將作為鄭州都市區今后的發展思路、框架和策略以及指導鄭州城市總體規劃編制的依據。
【城市定位】
2050年,人口1550萬,國家中心城市
規劃對鄭州都市區發展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全國經濟格局的戰略支點、全國“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示范區、世界文化名城、國際陸港、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增長區。
經過綜合測算,2050年,鄭州都市區人口規模將高達1550萬,因此,鄭州都市區必須建立適應千萬級人口規模的空間框架,統籌安排城鄉各類用地、構建系統便捷的綜合交通體系、建立強有力的市政基礎設施系統、明晰產業發展和布局、協調各功能區的發展方向,成為鄭州都市區發展之路。
專家意見
人口過多,恐城市承載力不夠
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巡視員郭鳳春認為,鄭州將人口發展目標定為1550萬人一定要考慮城市的承載能力,同時還要謹防因人口快速增長而導致都市區出現貧民區的可能性。
【空間發展】
8個城市功能區都和市區一樣
未來,鄭州市將建8個城市功能區,不管居住在哪個功能區,都能享受到和市區一樣的公共服務。
這8個城市功能區包括:主城區、西部新城、東部新城、南部新城、新鄭衛星城、新密衛星城、登封衛星城、鞏義衛星城。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鄭州市民可選擇居住的地方范圍更大、環境更優——在這8個城區居住,也能夠享受到像現在鄭州市區一樣甚至還要好的基礎設施以及教育、交通等資源。
規劃提出鄭州市通過建設“米”字形空間結構,加強在中原經濟區的中心地位。
專家意見
增強區域發展核心帶動力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戴逢建議,繼續深入研究鄭州都市區空間發展戰略與中原經濟區的關系,進一步研究鄭州都市區對于推進鄭汴一體化發展,建設鄭洛工業走廊,增強區域發展的核心帶動作用,與周邊城市形成互補、產生錯位、資源共享的發展格局。
【產業布局】
建設3條產業走廊,20個產業集群
按照“軸向延展、集群發展、產城融合”的原則,構建“一心、三走廊、四板塊、二十產業集群”的都市區空間發展結構。
一心就是都市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含滎陽健康服務產業集群、主城區現代商貿產業集群、鄭東現代服務產業集群、劉集現代服務產業集群、航空港信息科技產業集群、天中旅游服務產業集群。
三走廊即鄭洛產業走廊,含鞏義鋁精細加工產業集群、上街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滎陽機械制造產業集群、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集群、馬寨食品產業集群、新密新能源產業集群;鄭汴產業走廊,含經開區汽車制造產業集群、白沙高新技術產業集群、九龍現代物流產業集群、中牟汽車產業集群、官渡新興產業集群;鄭許產業走廊,含鄭南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鄭南食品產業集群、新鄭生物醫藥產業集群。
二十個產業集群集聚發展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并統籌周邊現代農業和旅游服務業的發展。
專家意見
深入研究文化產業及農業現代化
河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巡視員郭鳳春認為,都市區建設要有重點,5到10年內,要強力推進鄭汴一體化。
【綜合交通】
建設登封、上街、萬灘3個小機場
航空:構建中部國際空港。1.5小時航程范圍覆蓋全國2/3的城市,建設以新鄭國際機場為核心,登封機場、上街機場和萬灘機場為輔助的區域航空體系。登封機場為旅游專用機場,上街機場為滑翔機及小型飛機培訓機場,萬灘機場為起降商務包機、農業專用飛機等特殊用途機場,同時作為鄭州第二機場預留發展空間。
城際鐵路:規劃布局機場城際軌道交通樞紐站,增加規劃新鄭機場至商丘、尉氏、太康、周口的城際鐵路。
高速公路:規劃建設機場高速聯絡線、鄭東高速、西南繞城高速北延線,增加機場向北、向東的快速聯絡通道。
高鐵:構建以新鄭州站為中心站,滎陽、官渡為輔站的高鐵樞紐體系,為新增線路預留接入空間。
鐵路:規劃設置幾個大型貨運場站,分別為侯寨編組站、鄭州集裝箱中心站、九龍零擔貨站。逐步將北編組站遷至侯寨、貨運東站遷至九龍物流園,增加聯絡線,組織聯系各貨運場站,滿足貨運繞行需求。
專家意見
內部交通聯系應加強
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戴逢認為,方案在考慮綜合交通的方面仍顯不夠,在繼續深化時,應該著重考慮解決鄭州轄區范圍內路網不完善的問題,同時解決鄭州都市區各組團之間道路交通聯系問題。
【基礎設施】
建設市政設施綠色廊道
水源:以建立人與水和諧共處的水資源保障體系為基本出發點,構架由“地下水取水工程、南水北調配套工程、引黃工程、陸渾水庫西水東進工程、白沙水庫引水工程、再生水回用工程”組成的統一調控、多水源并舉的水資源配置格局。
電源:擴建現有部分電廠,建設哈密直流換流站,新建北郊熱電廠、南郊熱電廠、中電投熱電廠、趙家寨電廠等發電機組,擴建鄭東熱電廠、泰祥熱電廠、滎陽電廠、豫聯電廠、新密電廠、裕中電廠、登封熱電廠、華潤電廠,總裝機容量達到38089兆瓦,滿足都市區用電需求。
建設市政設施綠色廊道,沿主要通道建設高壓天然氣輸氣干管、成品油輸油管道、電力高壓線路等骨干工程,圍繞主城區形成環狀基礎設施走廊,沿高速路或快速路向周圍延伸。結合基礎設施走廊布置區域性水廠、變電站、天然氣門站等設施,并與新城基礎設施系統銜接,共同構成市政設施綠色廊道。
專家意見
鄭州應大力發展節水產業
原水利部科技司司長、教授級高工,中國水利學會常務理事、秘書長李春敏提出,鄭州都市區的水源規劃一定要考慮發展節水產業,政府應配套政策措施,鼓勵民間發展雨水利用,推廣使用節水設施。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