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指導意見,給河南服裝指明了發展之路。圖為鄭州新紡織廠員工在車間忙碌。記者 王春勝/攝 最近,河南服裝圈很多人都有著做夢的感覺——中國服裝百強榜上月在京發布,榜單上河南服裝企業多達12家。“中國服裝百強榜活動舉辦了17年,這是河南服裝企業首次入圍。”河南服裝協會執行會長李剛說。 而讓河南服裝圈興奮的不僅這一點,日前公布的《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已經給河南服裝指明了發展之路。 政策原文 提升發展規模和水平 改造提升具有傳統優勢的化工、有色、鋼鐵、紡織產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形成帶動力強的主導產業群。提升服裝、面料、家用紡織品的發展規模和水平,支持發展品牌服裝產業。 有序承接產業轉移。發揮區位優越、勞動力資源豐富等優勢,完善產業配套條件,打造產業轉移承接平臺,健全產業轉移推進機制,全方位、多層次承接沿海地區和國際產業轉移。支持中心城市重點承接發展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縣城重點發展各具特色、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形成有序承接、集中布局、錯位發展、良性競爭的格局。支持設立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 現狀 成就和軟肋并存 河南的紡織服裝業已取得驕人的成績。 服裝圈多位老板表示,這也是本次中國服裝百強榜河南一舉入圍12家企業的原因。 據2010年河南省社科院發布的《河南城市發展報告》顯示,河南18個省轄市中,將紡織服裝業等行業列入主導產業的占了90%。 目前河南各個省轄市的紡織服裝業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之路,比如南陽形成了以服裝和家紡為特色、以棉紡為主體的紡織產業基地,新鄉成為重要的化纖紡織品生產基地,開封正在建設以高質量針織紗線為主的棉紡織產業集群等。 其中鄭州市共有服裝生產企業2000多家,初具規模的有520多家,全市服裝擁有自主品牌500多個,年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出口創匯5250萬美元。 “鄭州女褲企業年產化纖女褲1.6億條,約占全國同類產品市場的半壁江山。”李剛說。 不過,河南紡織服裝業也有著兩大軟肋。 “缺失印染業是河南的一大軟肋。”河南紡織信息協會秘書長李秀明就此說。據介紹,紡織服裝業的產業鏈條大致分為4個環節:紡紗―織布―印染―服裝。而河南的印染工業幾乎是個空白,這使得河南生產的坯布七成以上被運到南方印染。 李秀明說,河南紡織服裝業的第二大軟肋是品牌,“大路貨”太多,深加工產品太少,這也是鄭州女褲的產量盡管占全國半壁江山,但企業的積累和發展都非常慢的原因。 未來 十年后“中國服裝看河南” 此前的2009年,河南省政府發布了《河南省紡織工業調整振興規劃》文件,按文件,到2012年全省紡織工業實現銷售收入3000億元,到2015年全省紡織工業實現銷售收入6000億元,2020年,全省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在2015年基礎上翻一番。 該文件還表示,將建設4個綜合性紡織服裝產業基地和5個產業集群區。其中,鄭州、新鄉、南陽、周口成為河南未來重點建設的綜合性紡織服裝產業基地;而許昌、開封、安陽、商丘、平頂山則成為產業集群區。 “‘提升服裝、面料、家用紡織品的發展規模和水平,支持發展品牌服裝產業’,這是指導意見上明確的,那么怎么提升?我認為接下來將會有很多具體的動作。”李剛表示,指導意見的發布,必將加快這個規劃的盡快形成。比如在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的建設上,河南各個省轄市都有可能會發布一系列優惠措施,“這些優惠,我想不僅集中在用地、用電、異地投資上,在行政事業性收費的減免和企業所得稅的減免上,都可能會涉及,使企業能夠輕裝上陣。”李剛說。 這幾年,東部紡織服裝產業正不斷向河南等地轉移,李剛認為,在中原經濟區的誘惑下,接下來的年份,這個轉移的速度必然加快,而這將推動河南服裝產業鏈漸趨完整。在品牌發展上,目前河南已擁有夢舒雅、婭麗達和渡森共三個全國馳名商標,這些年“走品牌運營之路”已經成為河南服裝業的共識,未來將涌現更多著名品牌。 此前的2009年5月,廣東省服裝協會會長劉岳屏在新密市參觀考察服裝產業時,曾對陪同的河南省服裝協會一行說:“我們一直說‘中國女褲看鄭州’,按河南的發展態勢,10年后,中國服裝都要看河南了。” 李剛就此說“這是必然”。 |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