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價越來越高 去哪兒買菜成“老大難”


    作者:王珂 丁步亭 董禹含    時間:2011-10-20





    人民圖片

      目前城市居民買菜主要依靠超市、蔬菜批發市場、社區攤販三種形式,但是,由于超市沒有價格優勢,批發市場不夠方便,菜攤菜販數量越來越少,各種方式并沒有很好地搭配起來,城里人買菜難問題尚難從根本上解決。

      賣菜方式多了,為啥還說買菜難?

      ●超市的菜不便宜,菜市場往往距離較遠,而家門口的菜攤又越來越少

      “比起攤販和菜市場,超市還是要貴不少。”近日,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6.04 -1.15% 研報]家樂福超市,正在買菜的陳老伯說,一般情況下他不來超市買菜,今天恰巧路過。“比如黃瓜,家樂福里面是1.79元/斤,菜市場一般也就1.2元/斤;西紅柿,家樂福2.4元/斤,在菜市場可能只要1.5元/斤。”

      陳老伯在中關村南路的航天社區住了10多年,對附近的買菜地點都很熟悉。他說,航天社區院里有賣菜的小店,但是比較貴,只有應急時才會去買一些;一般情況下都在院外的流動攤販那里買菜,價格比較實惠;偶爾也會去西苑菜市場,那里最便宜,但是來回不方便。尤其是年齡大了,去的就更少了。“對老年人來說,想要就近買到便宜蔬菜,實在很不容易。”

      在海淀區西苑萬泉河蔬菜批發市場,筆者碰到了拖著拉桿箱來買菜的王阿姨:“這里蔬菜新鮮,價格也合算。”王阿姨家住中國地質大學校內,她一周來一次菜市場,每次大概要買夠一周的菜。由于是郵局退休人員,工資不算太高,所以買菜最關心的還是價格。地質大學院外一個小過道有賣菜的攤位,但不是每天都有,只有管得不嚴的時候才會出來擺攤,價格也比萬泉河蔬菜批發市場貴,想要買到種類又多又便宜的蔬菜,就只能來萬泉河蔬菜批發市場。可是,往返菜市場距離較遠,很不方便。

      “來菜市場要坐六七站公交車,現在還有力氣,年齡再大點,身體就不允許嘍!”王阿姨說,來菜市場買菜,拉著箱子跑這么遠,挺累的,“特別羨慕菜市場附近小區的居民,要是我們小區附近也有這么便宜的菜市場,那就太好了。”

      專家指出,目前居民買菜主要依靠超市、蔬菜批發市場、社區攤販三種形式,但是,由于超市沒有價格優勢,批發市場不夠方便,攤販數量越來越少,各種方式并沒有很好地搭配起來,居民買菜難問題尚難從根本上解決。

      “在小區里找塊地方給攤販賣菜?成本太高,根本不現實!”北京朝陽區光華路2號院小區的物業管理人員表示,由于該小區大部分已經商用,而且住戶多數都是收入較高的年輕人,買菜差幾毛錢也不太在乎,所以建設社區菜市場的動力不大。

      朝陽區西大望路19號院物業管理人員表示,目前沒有建設社區菜市場的規劃。“成本太高是一個原因,另外小區附近就是東郊菜市場,居民買菜還算是方便,專門開辟一個菜市場沒太大必要。”

    蔬菜品種多了,可菜價咋越來越高?

      ●只有經營網點多起來,形成充分競爭,菜價才可能降下來

      北京海淀區某大學院內原先有不少菜攤,后來,因為菜攤多,“影響了環境”,一些菜攤被取消了,現在只剩下一家。10月15日,正在買菜的李老師說,現在攤販少了,小區干凈了,但是,“攤販的菜價比以前高出了不少。”

      攤主老王承認和以前相比,菜價確實有所上漲,這主要是因為菜攤的顧客主要是老師,所以進的都是“好菜”,價格自然要貴一些。而且,現在攤販少了,可攤位租金也漲了,這是菜價高的另一個原因。

      但在剛剛買完菜的孫阿姨看來,攤販菜價越來越貴,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缺少競爭:“你買也得買,不買也得買,他憑啥不賣貴啊?”孫阿姨說,前幾個月,大院里來過一個流動菜攤,菜價特便宜,大家都去那兒買,這邊就基本上沒人來買了。迫于競爭壓力,這邊的菜價就低下來了。后來,學校的保安把流動攤販趕走了,這邊的價格又升了上去。

      超市買菜價格就更高了。

      “跟農貿市場相比,超市賣蔬菜在成本控制上沒有優勢。”在中關村[6.04 -1.15% 研報]家樂福超市,正在促銷蔬菜攤位旁邊削菜葉的理貨員說,現在“農超對接”蔬菜純粹是為了招攬顧客,根本就不賺錢。他說,家樂福“農超對接”的蔬菜,進貨是通過蔬菜公司,并不是超市直接從菜農和菜地里收購的。蔬菜公司要把運輸費加到菜價上,進一步提高了成本。這樣一來,進價就比從菜農和菜地里收購要高一些。

      專家表示,“農超對接”的本意,是農戶和商家簽訂意向性協議書,由農戶向超市、菜市場和便民店直供農產品[12.86 -2.58% 研報],主要是為優質農產品進入超市搭建平臺,但現在看來,“農超對接”在發展中出現了一些偏差,主要是成本沒有得到很好控制,共贏局面沒有實現。

      與社區菜攤、超市相比,農貿市場價格最便宜。李老板在西苑賣菜超過20年,主要賣菜花和小油菜。他說,貨有時候直接從菜地進,有時候從其他大型菜市場進,但是價錢差不太多。雖然每月還有640元的攤位費,但是比起超市,成本還是低不少。同時,為了比超市更有價格優勢,所以賣價在批發價的基礎上加價不多。“比如菜花進價0.7元/斤,早上大概賣1.5元/斤,下午可能就只能賣1元/斤。每天能賣300—500斤菜花,主要還是靠增加銷量來賺錢。”

      專家認為,農貿市場菜價雖然便宜,但是建設市場需要很大的成本,因此菜市場的分布不可能像超市一樣密集。可是,降低菜價,也不一定全靠菜市場。只有經營網點多起來,形成充分競爭,菜價才有可能降下來。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