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特產,大滋味


    作者:李世頂    時間:2011-10-12





    “信陽紅”產業化發展迅速 新華社記者 王頌 圖



    新鄭紅棗已走向世界。記者 白周峰 圖

    農副產品產業化提速 帶著河南印記闖世界

    加快特色高效農業發展,重點支持優質油料、蔬菜瓜果、花卉苗木生產,建設全國重要的油料和果樹花卉生產基地。扶持重點龍頭企業,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培育知名品牌,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摘自《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

    茶葉、紅棗、山藥、香菇等再普通不過的河南特產,在不斷加快的產業化浪潮推動下,正“飛下枝頭變鳳凰”,蝶變成“信陽紅”、“好想你”、“懷山堂”、“香菇醬”等民眾喜愛的“休閑食品”,沿著物流快速通道,拉近河南與兄弟省份以及國際社會的距離,成為提振區域形象的黃金名片。

    一枝獨秀到“三紅”并舉

    “爸,看我帶了啥給您?”10月6日下午,剛從信陽旅游回鄭的邵康,就迫不及待地把兩盒茶葉送到了父親面前,一盒“信陽毛尖”,另外一盒是“信陽紅”。

    邵康告訴記者,今年春天,在看了省委書記盧展工推銷河南特產的新聞報道后,一貫只喝信陽毛尖的父親,也成了“信陽紅”的忠實粉絲。

    此時的信陽則是另一番情形。剛剛采茶歸來的劉大媽正排著長隊,等待給新摘的茶葉過秤。雖然站在隊尾,臉上卻堆滿了笑容。劉大媽說,自從去年研制了紅茶之后,以前幾乎無人問津的秋茶價格漲了許多,家里每年多收入個萬兒八千的,絕對沒有問題。

    事實上,“多收三五斗”的并不止劉大媽一人,她只是諸多信陽茶農的一個縮影,他們都得益于 “信陽紅”產業化的加速度。

    “信陽紅”這一龍頭的成功,更刺激了其他省轄市的茶產業沖動,引得“桐柏紅”、“函谷紅”接踵而至。

    這在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看來,正是“信陽紅”風暴的成功蔓延,使得“信陽茶”打破了“毛尖”的禁錮和束縛,拓展了產業鏈條,進入了“紅+綠”時代,更激發了“南茶北移”的產業化沖動。

    據了解,目前,信陽正借助“信陽紅”向“三個翻一番”發起沖擊,那便是:到2015年,全市茶葉產值70億元,其中紅茶產量則要達到2萬噸,產值達到20億元。而2010年9月份推向市場的南陽“桐柏紅”,擁有超過5萬余畝的優質茶園種植基地,其極品“桐柏紅”市場價最高達到了1.68萬元之多。

    三門峽的“函谷紅”亦不能小覷,作為“南茶北移”再增新的中原元素,其制定了茶產業發展的10年規劃,提出近期種植茶樹2萬畝,到2020年全市發展茶園10萬畝的發展目標,成為全國重要的茶文化生態旅游休閑區。


    地理名片到資本寵兒

    河南農副產品中有不少都是地理名片,諸如新鄭紅棗、懷山藥、靈寶蘋果、西峽香菇、通許花生、滎陽河陰石榴等等。它們都有著濃厚的地方特色。

    然而在產業化伊始,這些地理名片也僅僅作為名片,不是被鎖深宮,就是任由其生長,與法國干邑、波爾多葡萄酒、蘇格蘭威士忌、藍山咖啡等國際知名的地理標志產品雖有相通之處,影響力卻相去甚遠。

    但是一切都悄然發生著變化,伴隨著河南農副產品產業化提速,不斷有資本向這些地理名片靠攏。

    在新鄭當地從事紅棗加工銷售的企業有上百家之多,幾乎可以用鱗次櫛比來形容。而好想你棗業則是當地紅棗產業龍頭企業之一,其圍繞著一顆小紅棗,經過近20年的成長,從叫板口香糖的棗片、號稱“中國人的咖啡”的棗粉,到煲湯的棗干、皮脆肉鮮的零嘴紅棗,再到紅棗新茶、紅棗滋補酒……

    在不斷延伸產業鏈條的同時,好想你棗業不但學會了“七十二變”,更讓新鄭紅棗走向了大江南北,受到了資本的青睞。2011年5月20日,好想你棗業司最終成功登陸深交所中小板,又開啟了一個休閑食品的神話。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谷建全表示,企業一旦插上資本的翅膀,它就可以鵬程萬里。對于河南一直深耕于農副產品產業化的企業更是如此,因為資本的到來,猶如有源之水,激活的不僅僅是龍頭企業,更是當地整個產業。

    而主營四大懷藥的河南偉康集團已經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正式更名為懷山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銷售額也由當初的100余萬元,快速成長為如今的年銷售額超過8000萬元的特色產業化龍頭企業。其董事長康明軒明確表示,力爭在2013年下半年沖刺過會,步入資本市場。

    一業內人士表示,地理標志產品被喻為城市的“經濟名片”,不但可以助推龍頭企業引得活源之水,建立一個產業帝國,更可以拉近一個城市、地區與國際社會的距離,提升區域形象。
    農副產品產業化提速 帶著河南印記闖世界

    味美一隅到全球共享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現在國內的任何一個城市,都可以買到好想你的棗產品,即便在國外,想購買也不再是件難事。”好想你棗業董事長石聚彬如是說。

    如今新鄭紅棗依托品牌效應,比外地棗的平均價格要高出30%~40%,甚至每年還吸引全國其他產棗區約1000萬公斤的大棗在新鄭流通,新鄭已初步形成全國棗產品集散地,大棗制品遠銷東南亞地區及世界其他地方,年平均出口量達600萬公斤。

    河南省農副土特產品流通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曾幾何時,不僅僅是新鄭紅棗偏居一隅,大多數河南特色的休閑食品都乏善可陳,多數都是本地自產自銷,偶有走親串友的朋友來訪,不論大包小包全都打包奉送。

    而如今,在龍頭企業的帶動下,河南農副食品的產業化不斷加速,產業鏈條不斷延伸,新產品更是層出不窮,市場也邁開了步伐,走出了本土的餐桌,走進了千家萬戶,甚至走進了不同膚色的人群之中。

    新鄭紅棗如此,懷山藥亦是這樣。懷山堂出品的鐵棍山藥取得了“供港澳蔬菜種植基地備案”認證,認證面積多達1200畝,成為全國第一家直供港澳的懷山藥基地。

    無獨有偶。目前,西峽香菇80%對外出口,年出口量占全國出口量的1/3以上,成為全國香菇出口大縣,主要出口日本、韓國、美國、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其中,日本香菇市場的70%來自于西峽。在西峽縣民營生態工業園區的300畝食用菌專業園,已有20多家香菇出口企業,從事西峽香菇的全球配送工作,以饗世界。

    上述河南省農副土特產品流通協會人員表示,伴隨著越來越多帶有河南烙印的休閑食品邁向全球,勢必會反過來加速河南農副產品的產業化勢頭,催生出更多的龍頭企業馳騁世界。
    小塊頭 大前景

    在產業化浪潮面前,特色農副產品走下枝頭、走出田間地頭,走進現代化工廠,蝶變為了民眾喜愛的“休閑食品”,沿著物流快速通道,擺上了餐桌、案頭,成為了歡聚一刻的必備佳肴,更成為了“三化”協調發展,保證農民增收的重要路徑之一。

    一份來自滎陽河陰石榴產業化發展的報告顯示:一般而言,石榴建園栽植3年掛果,5年豐產,畝產可達2000公斤,產值超萬元,是具有較高價值的經濟林樹種。高村鄉現有經濟林面積1.8萬畝,人均經濟林近0.4畝。目前,全鄉收入萬元以上的農戶300戶,農戶最高收入達到24萬元。小石榴唱出大產業,過去幾代人也賺不到的錢今天一代人就能實現。

    這不僅是河南農民增收的需要,更是全省民眾豐富物質生活的需求。據滎陽市農業局的工作人員介紹,每年的中秋節還未到,石榴基本都被預定一空。

    這在谷建全看來,這正是河南休閑食品的潛力所在,最直接的證據便是,在已經公布的河南地理名片中,總數為48張,在全國居第二位,其中79%是來自農副產品產業。

    谷建全說,《國務院關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的指導意見》提出,創建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培育知名品牌,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這為河南的農副產品走向世界、提高經濟效益提供了更為寬闊的舞臺,將會有更多河南出品的休閑食品,走向全國,走出國門,成為金字招牌。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