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已經成為金融大省,但不是金融強省。金融仍然是目前河南發展的短板,在經濟發展全局中處于薄弱環節。”今年上半年,我省銀行業的各項數據再次驗證了這一觀點。如何補上“短板”?如何破解難題?我省銀行業圍繞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建設,大力支持實體經濟,以改革創新演繹多路“突圍”。
突圍路徑一:
能不能成立一家“中原銀行”?
河南銀行業薄弱在哪里?
截至6月中旬,全省銀行業貸款余額22196.59億元,增幅9.01%,新增貸款創近三年歷史同期最高水平。但是,連續多年,我省的貸款增量和增速在全國25名之后徘徊。
全國貸款與GDP比例約為129%,而河南省貸款只占GDP的68%;全省貸款占存款的比重不到70%,有的地市只有40%。
河南目前擁有17家城商行,數量上居全國第一位,但實力較弱,發展不平衡。全省最大的城商行鄭州銀行,資產規模也就剛剛過千億元,其他城商行資產規模多在300億元以下,多數發展潛力有限;17家城商行都是獨立運作,受地域限制,有些城商行有大量資金無法貸出,有些城商行則缺乏資金放貸。
“要改變金融短板的問題,河南需要一家省級的商業銀行,用于統籌調配各城商行之間的資金盈余,更好地將資金運用于建設中,提高資金利用率。”省政府金融辦主任孫新雷認為。
浙江有浙商銀行、安徽有徽商銀行,全國有25個省市擁有全國性或省級法人銀行。作為全國人口、資源、經濟總量大省,我省能不能成立一家注冊地在河南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原銀行”,更好地支持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建設?
其實,這樣的呼聲在我省企業界、金融界由來已久。中國工商銀行河南省分行行長劉衛星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建議盡快組建中原銀行,“河南設立省級法人銀行,既必要,也可行”。
突圍路徑二:
服務機構重心下沉“進基層”
信陽浉河區雙井村村口,石金奎家開的小超市成了村民們離不開的“便利銀行”。自從這個小超市被郵儲銀行信陽分行選為助農取款服務點后,農家門口就開起了能存款、取款的“小銀行”。像這樣的服務點,郵儲銀行已累計建成1.4萬個。
在我省縣級以下區域,金融機構布局還存在“空白”。“銀監部門鼓勵各類機構向空白地區延伸分支機構。”河南銀監局局長李伏安表示,銀行業正向縣域、鄉鎮和社區“重心下沉”,服務群眾、服務“三農”。
截至5月末,全省開業村鎮銀行56家,全省村鎮銀行網點向鄉村延伸,設有分支機構68個,覆蓋我省73個縣市,占縣市總數的67%。特別是周口項城市中銀富登村鎮銀行開業,標志著18個省轄市村鎮銀行全覆蓋目標順利完成。
目前,全省已有七成以上的鄉鎮可以實現“像支取存款一樣方便,隨時在柜臺取得貸款”了。全省143家縣級農信聯社全部開通了“刷卡取貸”便民貸款業務,覆蓋了全省70%以上的鄉鎮,惠及農戶25萬戶。
突圍路徑三:
鄭東新區“聚寶盆”效應凸顯
“金融是21世紀的關鍵領域,而金融中心以強大的功能成為制高點”。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研究員陳繼明在近期的一次金融論壇上指出,鄭東新區具備成為區域性金融中心的良好條件。
6月24日,中國民生銀行鄭州戰略研發服務基地落戶鄭州,這是全省最大的金融后臺服務項目;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初步達成建立河南債券交易市場的意向,百瑞國際金融大廈、宇通金融大廈成功舉行奠基儀式……
隨著這些項目的進駐,截至目前,鄭東新區累計入駐各類金融機構174家,5家國有銀行和12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中分別有4家、7家簽約或入駐。
金融機構紛紛搶灘入駐,營造了強大的集聚效應。截至2013年一季度,入駐鄭東新區的15家銀行,存款余額為25158.95億元,占全省的71.54%;貸款余額為13910.65億元,占全省的64.81%;駐區19家省級保險分公司實現保費收入138.41億元,占全省的49.7%。
這些數字清晰地說明:鄭東新區“聚寶盆”效應凸顯,正在向區域性金融中心邁進。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