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
剛剛過去的11月,國務院批復了《中原經濟區規劃》,將著力穩定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國家重要的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基地”列為五大戰略定位之首。
同在這個11月,中科院全面部署啟動了“中國科學院現代農業示范計劃”,“河南高產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工程”是其中重要組成部分。
“這也是一種緣分,我們的科研人員將把更多的資源和資金集成使用到河南的糧食生產核心縣和示范縣,提升區域創新能力。”12月3日,在中國科學院寬敞明亮的會議室,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張亞平百忙之中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河南將在全國起到示范作用
張亞平說,中原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在許多領域先行先試,不但有國家優厚的政策支持,還將在全國起到有益的示范帶動作用。當提到中原經濟區圍繞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目標,要推進整建制糧食高產創建,實施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重大工程時,張亞平當即給出了如此評斷:“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糧食主產區,河南將為黃淮海糧食主產區生產能力提升作出示范樣板。”
張亞平表示,中科院將緊密結合河南的地理、氣候、生態和土壤等環境形成突破性的關鍵共性技術,在糧食主產區的不同縣域,構建適應當地生態類型的大面積均衡增產技術體系。他說:“這是省院合作推動區域創新的主體,也是我們促進河南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期望通過省院聯手,緊密結合中低產田治理和地力提升技術,共同為河南到2020年新增糧食300億斤的目標,以及未來糧食生產的持續發展作出實質性的貢獻。”
與河南的合作領域將更廣泛
“今年春天,在封丘核心示范縣看到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果時,我就感到十分鼓舞和振奮。”張亞平說,與河南省就“高產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工程”項目合作3年多來,深刻領會區域創新集群的內涵,在技術研發和集成中,更注重技術的先進性、經濟的合理性和推廣的可行性,使封丘、西平等5個示范縣糧食總產穩步提高,為省院進一步深入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礎。
“中原經濟區為拓展省院合作領域提供了新平臺。”張亞平說,在剛剛與河南省政府召開的聯席會上,我們已將增糧示范縣從5個增至16個,同時集成綠色現代農業關鍵技術,在5個縣市推動綠色高效生態農業產業的發展,提高縣域經濟水平和農民增收。
展望雙方合作未來,張亞平充滿信心地表示:“衷心希望能不斷創造省院合作的新成果,提升中原經濟區的區域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助力河南發展。”
(來源: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