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南召:綠色發展“金鑰匙”打開鄉村發展“三重門”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7-24





      仲夏時節,在河南省南召縣上店村國儲林項目基地,滿目蒼翠,綠樹如蓋,繁花似錦。作為全國最大的國家儲備林基地,短短一年間,由原來的荒山禿嶺發生華麗蝶變,創造了令人驚詫的“南召速度”。這源于南召縣唱響“山歌”,念好“林經”,聚焦綠色發展,促進沃野生金,握緊著這枚綠色發展“金鑰匙”打開了困擾當地干部群眾的“三重門”,讓這塊不毛之地煥發起勃勃生機。


      打開生態之門:荒山禿嶺變成“金銀川”


      南召縣境內的鴨河口水庫,是南陽市的“天然水缸”。南召縣城郊鄉上店村位于鴨河口水庫上游,是重淹沒區。雖然濱鄰水源地,但因水位低,地勢高,農田水利設施落后,丘陵地帶的耕地以及荒坡地無法引水灌溉,曾被群眾稱之為“窮山惡水”。早些年,這里基礎設施薄弱,產業發展滯后,群眾生活困難。庫區群眾耕種著幾畝薄地,莊稼“望天收”,忙碌一年,收入微薄。


      南召縣跳出林業謀發展,站在整個區域發展戰略的高度,以寬廣的視角和長遠的眼光,統籌謀劃、整體推進國儲林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特色經濟,構建一二三產比例協調、產業體系完備、發展可持續的現代林區經濟。縣國儲林基地立足于培育發展玉蘭苗木產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用特色產業驅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2019年2月,南召縣注冊成立了森源公司,總投資15.37億元建設國家儲備林項目,拓荒造林,連片種植辛夷、玉蘭木本藥材林和鄉土樹種。2019年3月以來,在城郊鄉上店村與柴崗村區域間完成土地流轉20000畝,完成辛夷、玉蘭種植面積12000畝,栽植玉蘭、辛夷等樹種 120000余株,林下套種百合、芍藥、連翹、白芨、丹參、皂角6000余畝,建設全國最大的玉蘭標準化種植基地,昔日荒山禿嶺變成了人人稱羨的“金銀川”。


      “你看,那邊大片大片的玉蘭樹下,百合花開的多鮮艷。國儲林項目基地新建了玉蘭園、海棠園、紫薇園、紫藤苑、櫻花園、梅園、薰衣草花谷,我們和上海園科院攜手合作計劃建成全國最大的玉蘭森林公園。周邊群眾在這里天天有活干、有錢賺,不僅收入有保障,環境大變樣,原來的荒山禿嶺變了新模樣。”南召縣國儲林項目基地負責人馬德峰介紹道。


      打開脫貧致富之門:“綠飯碗”越端越穩當


      7月5日,68歲的南召縣城郊鄉上店村貧困戶趙青梅和老伴在國儲林苗木基地里忙碌地給一棵棵花瓶造型的紫薇樹澆水,一個人拉著一根紅色的塑料水管,一個人拿著水龍頭,飛濺的水花傾注到一棵棵紫薇樹下圍堰里,紫薇園里一排排新栽植的紫薇樹亭亭玉立。忙活一晌,中午放工時,領班的給他倆發一張印著40元、50元金額的記工票,看著手里的記工票,老兩口心里樂開了花。


      “男工一天100元,女工一天80元。我們干一晌,發一張與人民幣實際等額的記工票,每月十號,憑著積賺的記工票,森源公司核算實際收入,然后把務工工資打入我們的銀行卡。這些記工票,就相當于現金啊。”趙青梅高興的說。


      趙青梅老伴曾患腦梗塞,是個“藥罐子”,看病吃藥成為一筆大開銷。以前她家只有幾畝坡地,種植玉米、花生,風調雨順的好年景莊稼收成1000多元,生活過得緊巴巴的。2019年趙青梅家迎來新生活的曙光,一畝土地流轉費490元,一年土地流轉租金近5000元,老倆口在國儲林基地務工干農活,平均月收入4000多元,年收入增長十幾倍。“以前做夢也想到現在過的光景這么得勁,這么開心。這多虧了國家政策好,在我們這里建設國儲林項目,‘綠飯碗’越端越穩當,要不是我們干活沒門路,脫貧沒指望呢”。趙青梅滿意的說。


      建一個基地,輻射一片,帶富一方。南召縣國儲林項目總投資15.37億元,建設面積30萬畝,一期流轉土地2.7萬畝。南召縣森源林業發展有限公司連片種植辛夷、杜仲、玉蘭等,項目建設期8年,運營期17年,采取土地流轉增租金、務工收入獲薪金、樹上摘果土生金、入股分紅賺股金等帶貧模式,預計澤及周邊4個鄉鎮10余萬群眾。柴崗村大湖坪組有100多口人,原來最好的年景全村種植收入18萬元,土地流轉后,去年一年收入46.38萬元。


      像趙青梅一樣,僅南召縣上店村42戶、112口貧困群眾的耕地、荒坡地、林地全部流轉給南召縣森源公司,50多名貧困群眾常年在苗木基地務工,戶均年務工收入5000多元。森源公司平均每天用工350人,最多是一天用工500多人,輻射周邊3個鄉鎮、6個行政村、420人,與貧困群眾建立起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貧困群眾從風生水起的苗木花卉產業中鼓起錢袋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相關領導實地調研后的高度贊揚“南召縣國儲林項目建設走在前面、全國典范”。


      打開鄉村振興之門:特色游園引爆火熱鄉村游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水滿池塘花滿枝,亂香深里語黃鸝”,這種詩情畫意般的坑塘美景,引來無數游客流連其間。


      在南召縣城郊鄉上店村國儲林基地,滿山遍野的玉蘭樹亭亭玉立,山谷里3口坑塘清澈的池水波光粼粼,池塘內荷花嬌艷開放,十幾種花色的觀賞蓮競相爭艷、姹紫嫣紅,各類金魚穿梭在荷葉中間,荷塘上面蜿蜒曲折的棧橋、休閑廊橋,古色古香的涼亭,宛如一幅山鄉水墨畫卷。每到周末,游客絡繹不絕,紛沓而至,欣賞曲院風荷,穿越綠色“時光隧道”。


      微風佛碧水,魚戲蓮葉間。南召縣把國儲林項目區內上店村干涸荒蕪的堰塘清淤改造,修建加固堤壩,荷塘中修建九曲長廊和觀景亭,湖邊廣植櫻花、枇杷等花木,13個坑塘改造后植樹種草、種藕養魚,池塘相連,星羅棋布,錯落有致,碧水蕩漾,風荷搖曳,再現“荷塘月色”景觀,玉蘭森林公園內的園林景觀與美麗鄉村相得益彰,實現發展高質量,生態高顏值。


      國儲林基地以景觀坑塘為主體,配套興建了婚紗攝影基地、薰衣草花谷、七彩景觀稻田、兒童樂園、水上樂園、小吃一條街,項目區形成“水清岸綠、花海成片”各具特色的游園,成為游客休閑娛樂的“網紅打卡地”;以種藕養魚為主的坑塘,再現了“魚戲蓮葉間”的田園景觀,往昔的污水溝打造成都市設施農業和展示田園風光的特色景觀游園和微型游園,開啟火熱的鄉村游。


      國儲林基地鴨河項目區緊臨風景秀麗的鴨河口水庫。南召縣按照“林果藥一體化”和“林苗景一體化”的立體化發展理念,大面積種植玉蘭、辛夷苗木,林下種植連翹、白芨、丹參、蒲公英、皂角10000畝,做到苗木常青,四季有花,實現山區森林化、平地園林化、鄉村林果化、廊道林蔭化、庭院花園化的目的。


      “發展特色經濟是做強林區經濟的關鍵,我們圍繞玉蘭苗木特色主導產業,提高組織化程度,拉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培育三產融合發展的樣板。”南召縣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呂永鈞說:“我們組建了國際玉蘭花博園聯合黨組織,吸納由縣森源公司、周邊2個鄉鎮副科級干部、6個行政村黨支部委員共41名黨員,用全域黨建這根無形的‘紅色紐帶’把這些黨員捆綁在一起,形成合力發展壯大國儲林基地,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鄉村旅游搭建了平臺,相信鄉村振興、農民致富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倪申 廖濤 杜豐 杜奇)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關注棗莊市中首屆青年發展論壇,聽秘書長怎么說 關注棗莊市中首屆青年發展論壇,聽秘書長怎么說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