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掩映中的龍王廟村,錯落有致的房屋,寬敞通達的公路,古香古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設施完善的文化廣場,亭臺軒榭的小游園,村內墻體彩繪引人入勝,寧靜的田園風光和時尚的現代文明交相輝映,處處煥發著新時代的新氣象。眼前的美景讓人很難與曾經的落后貧困村聯系起來。
這個小山村的華麗轉變,源于有一位“領頭雁”。2017年6月李印被任命為南召縣南河店鎮龍王廟村黨支部書記。
“落后村”蝶變“明星村”。龍王廟村的富裕之路、振興之路,是由黨支部變化而發生的“化學反應”。早些年,龍王廟村是全鎮有名的“軟弱渙散村”、“重點貧困村”,村黨組織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不夠,功能弱化,陣地缺失,如同一盤散沙,導致干群關系緊張。
李印上任之初,迎難而上,首要抓班子、帶隊伍,利用村“兩委”換屆配齊村兩委班子,吸納群眾認可、聲譽好、有文化的年輕人作為村級后備干部和入黨積極分子,把6名退役軍人充實到村組干部隊伍中,村黨支部遇事大家一起商量,逐漸在服務群眾中團結起來,突出了黨支部的核心地位,提高基層黨支部的戰斗力。他從抓住關鍵少數入手,加強村“兩委”班子和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組織村里34名有幫帶能力的黨員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對幫扶成效顯著的優秀黨員,把其先進事跡在村內“黨員風采錄”墻上展示,激發無職黨員的榮譽感,激勵先進、鞭策后進,形成“了一個支部一面旗、一個黨員一盞燈”的良好風尚。
支部發揮表率作用,班子理順了情緒,全村風氣大變樣。李印與村兩委干部開始琢磨,怎么讓老百姓的口袋迅速鼓起來?面對村內原來沒有集體收入,辦事有心無力的現狀,李印結合村情實際,把目光盯在發展特色農業上,與相鄰的郭營村聯合打造國儲林1000畝,鼓勵和發動群眾進行土地流轉,建成800畝苗木花卉基地。目前,苗木基地帶動農戶200戶,務工人員人均月收入不低于1500元。他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動員黨員成立農民合作社,建成150畝品種梨示范基地、150畝小龍蝦養殖基地、230畝60個大棚的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和1座扶貧就業車間。通過發展產業特色、實施項目帶動,村集體收入由2017年之前的“零收入”躍升到2019年23萬余元,貧困發生率由9.19%降至1%。
群眾口袋富起來,腦袋也要富起來。李印利用村里農戶閑置房屋整修改建為“道德大講堂”,圍繞“培訓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邀請縣委黨校講師、農技專家、致富能人、群眾代表講主題黨課、講實用技術、講脫貧故事,開展“文明家庭”、“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媳婦”、“優秀學子”、“新鄉賢”等群眾性文明評創活動,用身邊的真人真事教育影響群眾,走一條集政策宣傳、技術培訓、思想教育、崇賢尚德的新路子,起到開啟民智、凝聚民心、推動民富的作用。
2018年龍王廟村決定在村部通往扶貧就業車間的路上修一條黨建文化長廊,需要砍伐8000棵楊樹,“沒有一個群眾要補償,兩天時間,群眾自發砍伐完畢。”村民馮德超高興地說,“為推動村小龍蝦養殖項目,李印率先捐出自家2畝責任田,短時間完成150畝的土地流轉任務。群眾不是糊涂人,誰好誰賴,看得明白,黨支部對群眾有求必應,群眾就會一呼百應!”
南召縣自然資源局派駐龍王廟村第一書記馬龍說:“我們工作隊3人4張床,剩下1個床鋪就是李印書記的,他和工作隊同吃同住,很少回家。2018年臘月十三,在村工作的李印突患急性胰腺炎,由于病情嚴重,從縣醫院急轉南陽醫專,住院兩周后他強烈要求回家。出院第二天,臘月二十八,他背著家人走訪全村五保戶,哪家割多少肉,包多少餃子,逐家逐戶查看過年缺不缺年貨,這些事兒我歷歷在目。他是一心為群眾著想,為群眾辦好事”。
不比基礎比發展,不比條件比變化!距離龍王廟村只有1里路的郭營村,原來村班子“軟弱渙散”,選配了自富帶富能力強的民營企業家李小團擔任村支部書記,多方爭取資金,把原來地勢低洼、雨天成河的村部改建成了的黨群服務中心,把幾近坍塌的院墻改造成開放式藝術圍欄,把原來村里的臭水溝、臭池塘整修成景觀渠、休閑景觀魚塘;修建入村主道路,硬化入戶道路,修建文化廣場、游園;道路兩旁栽種景觀樹,村主干道安裝太陽能路燈,修建文化景觀墻,整修了兩岸河堤,興建了水上樂園,植入鄉村旅游元素……該村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南召縣啟動“頭雁培育計劃”,堅持成長需求和培養需求相融合,理論提升與平臺鍛煉相結合,差異化制定培養方案。探索構建選拔、培養、管理“三位一體”培養機制,打造素質高、能力強、活力足的村黨組織書記隊伍。在縣鄉(鎮)兩級分別開設“大比武”活動,安排標桿型、骨干型村黨支部書記定期講做法、傳經驗、打擂臺,推動全縣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在“比學趕超”中提高站位、爭先進位、履職到位,著力造就一支政治強、善領路、“翅膀”硬、飛得高的“頭雁”隊伍。
“為滿足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戰略迫切需要,我們實施‘頭雁工程’,精準選配和管好用好村級黨支部書記隊伍,加強對‘頭雁’的培養鍛造,在提升政治素養、提高綜合素質上下功夫,在組織建設、謀劃發展、振興產業上有更大的作為,著力強化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戰斗堡壘作用,破解村黨組織書記隊伍來源不暢、結構不優、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為實現農村全面進步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南召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薛江峰說。
近年來,南召縣委樹立“大抓基層、抓實基礎”的鮮明導向,組織“領頭雁”開展擂臺比武競賽,2020年涌現出“大比武”優勝村黨支部書記10名、獲勝村黨支部書記19名和“紅旗杯”村黨支部書記11名。南河店鎮龍王廟村黨支部書記李印,在今年南陽市村級支部書記“新時代新作為大比武”活動中獲得前十的好成績,榮獲南陽市“十佳”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稱號。
這些“領頭雁”立足各村產業優勢、區位優勢,通過盤活閑置土地、激活閑置產業、推進土地流轉、發展農村電商、促進產業融合等措施,把農民組織起來、資源整合起來、產業發展起來,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有集體經濟的村由原來的67個增加到309個,294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過5萬元。
云陽鎮山頭村黨支部書記馬長來致富不忘鄉鄰,主動回村當支部書記,帶領村“兩委”班子積極興辦企業,創辦了村預制場、鑄造廠、沙場,壯大集體經濟,幫助群眾增收致富;發展蔬菜種植、花卉苗木、畜禽養殖等特色產業,吸引17家中小企業落戶,解決群眾務工就業問題;吸引投資8000多萬元,流轉土地2500畝,建成集休閑觀光、鄉村旅游、苗木展示為一體的玉蘭生態觀光園,成為南陽市知名的鄉村旅游的網紅打卡地。他榮獲南召縣十佳農村致富帶頭人、南陽市“十佳”村(社區)黨組織書記。(倪申 廖濤 徐琛 劉春雨)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7254。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