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風電”變“風景”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8-20





      河南,一個低風速的內陸地區,緣何連續兩年風電新增并網規模全國第一?8月19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來到華能安陽湯陰風電場尋找“答案”。


      “這是一個‘網紅打卡地’,年輕人喜歡在風電場拍婚紗照。”當地陪同的人介紹。


      田野里,風機成為風景。69臺120米高隨風而動的全鋼塔筒智能風機,底部采用綠色漸變設計,與周邊樹木和莊稼融為一體,上部噴繪了表現湯陰特色人文故事的圖案,風電場成為當地有名的旅游景點,改變了許多人心中“風電不美觀”的印象。“湯陰風電場的設計不僅解決了風電與環境的融合問題,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秦海巖評價說,這個項目在河南是標桿,放在全國也是標桿。


      河南的風電發展不只是湯陰風電場一處“風景”,而是進入裝機量快速增長的“風光”時代。


      過去,受風機技術影響,風電多集中于風資源更好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地區,河南“半山地半平原”的地理條件并不具備全域開發風電的可能性。“十三五”期間,隨著風機智能化的提升和高塔技術的應用,我國風電開發重心開始向中東南部地區轉移,各種規模的風電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能源結構中70%依賴煤炭,能源自給率只有40%,且人均能源水平只有全國的76%……面對經濟發展“美顏提質”與能源供給“捉襟見肘”的矛盾,河南如何提高自給率、改變以煤為主的偏重能源結構?發展風電是個突破口。


      我省充分利用國家的新能源支持政策,按照“風電與環境”相結合的綠色能源理念,積極謀劃華能安陽湯陰風電場、華潤內黃40萬千瓦平原低風速風電場等一批重大風電項目,并迅速推動項目運營,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新增并網規模全國第一。


      刮進來的是風,送出去的是電,留下的是“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省發展改革委提供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預計我省通過發展風電減少煤炭消費折合600萬噸標準煤,相當于植樹造林300萬畝。同時,1臺風機的年純利潤接近150萬元,有效幫助了當地農民脫貧致富。今年以來,風電裝機容量迅猛增長,上半年全省風電裝機容量達824萬千瓦,占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的34%。


      風電給湯陰縣帶來的變化,也折射出河南經濟正育新機開新局,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近年來,國內風機企業紛紛來豫設廠,目前已建成許昌許繼、安陽金風、信陽明陽、濮陽GE四個風機生產基地,帶動洛陽雙瑞、洛軸軸承等風電零部件企業發展,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條,間接帶動就業8000人以上,創造年產值超過30億元。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高義說:“河南風電不僅在全國樹立了新標桿,還以風電的內需市場換風機的先進產業,形成經濟新增量。”(記者欒姍)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村里來了服務隊 ——記棗莊市鄉村振興服務二隊 村里來了服務隊 ——記棗莊市鄉村振興服務二隊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