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車間里一派繁忙的景象,機床上固定的汽車鑄件高速旋轉,接觸刀具的一剎那,鐵屑如雪花般飛落下來,短短十幾秒的功夫,一個合格的汽車配件就加工完畢。
這個配件是用在汽車的那個部位?”“企業的生產規模有多大?市場前景怎么樣?”……
8 月19日,南召縣留山鎮富星汽配鑄造廠迎來了由縣委書記劉永國帶領,縣四大班子領導、15個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部分縣直單位負責同志組成的觀摩團,大家進車間、看產品、問銷路、談暢想。
當了解到該廠的產品主要供應宇通、五菱等知名汽車廠家,產品銷售供不應求,產量位居河南省前列時,劉永國贊不絕口。他囑托企業負責人要發揮產品的特色優勢,堅持錯位發展,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把拳頭產品做細做精,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位于留山鎮好漢村的南陽瑪西屋科技有限公司,是南召籍成功人士回鄉創立的集香菇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特色香菇生產企業,采用“公司+合作社+種植戶”的模式,帶動周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該公司與上海農科院食用菌研究合作,在食用菌研發、加工等環節取得技術支持;利用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小米有品等平臺,把香菇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當天上午,觀摩團一行還實地觀摩了南召縣太山廟鄉扶貧就業車間,石門鄉艾草產業園,白土崗鎮中藥材基地以及四棵樹鄉、留山鎮城鎮建設等項目。觀摩團成員一路看一路比一路議,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相互交流、碰撞啟迪,找到了差距和短板,比出了成績和干勁。
地處伏牛山腹地的南召縣,基本格局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是典型的深山貧困縣。在當前常態化疫情防控、決勝脫貧攻堅、做好“六保”“六穩”工作的新形勢下,針對南召縣耕地面積少,基礎設施不完善,貧困群眾增收路徑少、渠道窄的現狀,南召縣委、縣政府認真落實省委、市委全會暨工作會議精神和全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精神,抓“六保”促“六穩”,樹立有解思維,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發揮比較優勢,培育壯大特色產業,作為強縣富民的發展新路徑。
小產業,大文章。結合實際,南召縣委、縣政府多次專門召開特色產業發展推進會議,研究成立20個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專班,重抓重推“1+3+N”產業融合發展,即1個傳統產業(柞蠶養殖),3個支柱產業(苗木花卉、中藥材、食用菌)和多個新興產業(艾草、小龍蝦、鄉村旅游、農村電子商務等),在打造品牌、政策扶持、基礎配套、融合發展、富民增收上下功夫,全面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加快形成基地推動、品牌拉動、龍頭帶動的良好局面。
放大特色優勢,培育產業集群。南召縣把全域黨建理念貫穿于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始終,把基層黨組織、先進黨員、龍頭企業、科技能人、優勢農戶等凝聚在產業鏈上,匯集各方面優勢動能,推動產業大發展、大提升。20個產業專班根據產業特色,理清思路、科學規劃,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制定工作臺賬、督查考評機制,定期督查、評比站隊、總結推廣經驗,穩步有序推進各項工作;持續開展抓企業家、抓成功人士、抓經濟強人、抓科技能人、抓優勢農戶、抓新鄉賢的“六抓帶動”活動,發揮他們在資源、技術、經驗、市場、人脈等方面的頭雁引領作用,用關鍵少數帶動重要多數,達到“培養一人,輻射一片,帶富一方”的裂變效應;結合產業發展、市場需求和群眾意愿,加強與科研院所、高校、知名企業的合作,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
目前,該縣食用菌種植擴大到5000萬袋,苗木花卉種植面積37萬畝、產值27億元,柞蠶產量1000萬斤,中藥材種植面積55萬畝、產值5億元,艾草種植面積4000畝、產值1.2億元,小龍蝦養殖面積1400畝以上。全縣特色產業基地達到125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26家,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1638家,輻射帶動群眾9.5萬戶,流轉土地20萬余畝。該縣示范基地輻射帶動模式成為全省農業產業扶貧模式十大典型模式之一。全縣返鄉創業4500余人,創辦企業1560余個,帶動當地群眾實現就業5800余人,返鄉創業帶動就業模式入選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
“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在鄉村、短板在鄉村、潛力在鄉村。我們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因地制宜、科學謀劃,壯大特色產業,以實現強縣富民為目標,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培育特色產業集群,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讓特色產業成為南召跨越發展、實現振興的脊梁。”南召縣委書記劉永國在觀摩后召開的特色產業發展推進會議上如是說。(倪申 張琴 廖濤 王修文)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