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杞縣:“互聯網+大蒜”讓傳統產業換新顏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9-01





      入秋后的天氣開始涼快起來,在河南省杞縣高陽鎮王橋村電商扶貧車間內,貧困戶劉根軍與妻子王莉正忙著為大蒜裝箱打包,一箱箱5斤裝的大蒜整齊地擺放在車間一角。“在扶貧車間里有時還干大蒜分揀、裝車等活,如今在家門口不僅有了穩定的工作,每月能拿一筆工資,而且還能照顧著家,生活水平從根本上得到了提高。”通過“電商+就業崗位+貧困戶”模式,讓因病致貧的劉根軍越干越起勁。


      位于河南東部的杞縣,農產品資源豐富,其中,大蒜種植面積連續兩年突破70萬畝,產量90多萬噸。依托大蒜產業優勢,杞縣積極打造縣域特色網銷農產品模式,充分利用第三方平臺資源,對接淘寶、天貓、拼多多、京東等知名電商平臺,組織電商企業在網上銷售農產品,實現互聯網和農產品的無縫對接,讓互聯網紅利真正惠及廣大群眾。


      如今的杞縣大蒜早已形成了生產、加工、貯藏、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發展格局,并構建起了“互聯網+大蒜”現代商貿模式。目前,全縣有8家日發貨量達2000單以上的電商企業,為當地群眾提供了大批就業崗位,其中吸納了包括劉根軍在內的不少貧困戶長期從事打包、分揀、客服等工作,幫助貧困戶就業增收。


      電商助農,培訓先行。近年來,杞縣依托該縣電子商務產業園,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電商技能實操培訓,邀請電商界專家、教授、有實操經驗的高級運營人員授課,舉辦了“黨建引領+電商扶貧”專題培訓班,培訓對象有各鄉村干部、結對幫扶責任人、貧困戶等,讓參訓學員掌握電子商務創業增收的本領,培養了一批實際操作能力強的電商帶頭人隊伍。


      “為激活了農民電商創業致富的積極性,我們進行進村入戶宣傳,一對一講解電商相關知識,下鄉宣傳發放傳單、明白卡、宣傳頁、宣傳物品,顯著提升了農民對電商扶貧政策的知曉率,也為電商扶貧工作營造了濃厚的輿論氛圍。”杞縣扶貧辦主任宋祥永介紹,今年以來,為打消貧困戶對電商銷售農產品方面的顧慮,我們還組織全縣電商企業跑遍全縣20個鄉鎮、400余個行政村,面對面與貧困戶接觸,普及電商知識,宣傳電商扶貧政策。


      家住杞縣裴村店鄉翟崗村的低保貧困戶霍自永是切實享受到電商發展紅利的一員。在村“兩委”的引導下,霍自永把自家的1.5畝地全部種成了大蒜,當大蒜成熟后,他積極與電商產業園對接,并將大蒜以高于市場0.1元的價格銷售給了一家電商企業。“真沒想到靠著一根網線能把大蒜賣到全國各地,而且還比我去市場上賣的要貴,看來我的‘老觀念’真該改變了。”有電商企業的高價收購兜底,霍自永對自家的大蒜收成充滿了信心。


      電商要發展,物流運輸是關鍵。為解決這一難題,杞縣通過整合縣內中通、圓通、申通、韻達、天天等五家快遞物流公司資源,共同成立了開封市村村達配送服務有限公司,真正實現進港件統一派送、出港件統一發出。實現所有鄉鎮統一配送,通過統一分揀,合理配送,大大提升了流通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服務水平,率先成為實現全省物流快遞融合發展的縣區。


      據了解,目前,杞縣已有800余家企業建有自己的網站,通過B2B、B2C、C2C形式進行網絡交易;2600余家電商企業和商戶在國內主流電子商務平臺上開設了各類網店、旗艦店,從業人員達2萬余人。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為了解決農產品滯銷賣難問題,杞縣電商服務中心制定出臺一系列復工復產政策、措施,統籌指導電商、物流企業加快復工復產,保障農產品上行,今年以來全縣電商企業、個人共銷售農副產品達3800萬斤。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整合完善農村物流配送服務體系,改善農村網絡基礎設施,培育更多的優秀電商人才、優秀電商企業和農村電子商務經營主體,并加快推廣本地農產品的品牌化、標準化,利用特色產業和資源優勢,引導電商企業、個體網商參與‘電商扶貧攻堅行動’,助力更多的貧困群眾實現創業就業、脫貧致富。”杞縣縣委書記韓治群表示。(范亞旭 王帥杰)


      轉自:農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村里來了服務隊 ——記棗莊市鄉村振興服務二隊 村里來了服務隊 ——記棗莊市鄉村振興服務二隊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