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開封擬投資千億重現北宋“汴京”盛景的消息成為一些地方政府新一輪“投資熱潮”的縮影。在經濟增速下滑之際,投資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作用不可小覷。然而,在經歷了2008年四萬億刺激計劃引發的通脹和房地產價格暴漲后,網友及專家對如此“大干快上”地上馬建設項目表示了質疑。
穩增長措施密集出臺 巨額投資多地上馬
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增速三年來首次跌破8%。在經濟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中央把“穩增長”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地方政府紛紛出臺龐大的投資計劃以刺激經濟增長,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7月16日,寧波下發了《寧波市政府關于推進工業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的若干意見》,提出擴大投資等六方面內容;7月23日,南京發布《市政府關于進一步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若干意見》,出臺系列政策,涵蓋投資拉動、房地產消費等領域。7月25日,長沙市委、市政府公布了雄心勃勃的投資計劃:融資8292億元,上馬195個建設項目,涵蓋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型城市化布局等多個領域。河南開封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及保障性安居工程預計四年花費達1000億元,而開封去年財政收入只有幾十億。
與此同時,上海作為地方自行發債試點之一,今年計劃發行89億元地方債券,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市政建設等。貴州目前正在編制《貴州省生態文化旅游發展規劃》,收集各地上報項目2382個,篩選出總額高達3萬億元左右的重點投資項目。短期內各地投融資計劃紛紛出臺,被網友戲稱為“地方版四萬億”刺激計劃。
觀望中充滿質疑 網民專家有話說
如此大規模的刺激計劃引發了網民對產能過剩和地方債務潛在風險的思考。
網友“生命之激情”表示,“這是我比較擔心的影響中國經濟的那個地雷——地方債!”還有部分網友表達了對投資可能導致的產能過剩的擔憂。“yneszhdgd”認為,項目推出多,也是“制造‘半拉子’工程的開始”。
由于地方各自為政缺乏統一協調,某些熱點行業重復建設在所難免。作為重復建設的重災區,鋼鐵行業今年上半年利潤同比銳減56.5%。目前國內鋼價已跌破3700元/噸,較4月下降500元/噸。
與此同時,人們開始擔心高額的投資會加重地方政府本已沉重的債務負擔。
此前地方政府過度依賴的“土地財政”近來隨著中央對房地產的調控政策面臨困難,而上一輪經濟刺激計劃導致部分銀行壞賬率上升,使地方政府從銀行大量融資難度加大。
國家發改委投資研究所所長張長春表示:“在地方投資中,融資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國地方政府是不允許赤字的,而財政的錢終歸是有限的。因此,投資的落實情況有待觀察。”
國家審計署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已達10.7萬億元,超過當年政府財政收入。考慮到本輪投資規模,專家認為,地方債務累積已在所難免。但德勤會計事務所發布報告稱,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雖然存在風險,但風險基本可控。
地方政府對債務風險似乎并不擔心。長沙市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副主任周練軍表示,雖然8000億的數目并不小,但應當看到融資計劃并不是一次性進行,而是分五年完成,投資主要由銀行和政府共同承擔,沒必要對債務風險“過度擔心”。
關鍵在于地方政府合理合法融資
對于目前投資是否已“過熱”,專家尚無定論。國家統計局9日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為20.4%,與上半年持平。在當前背景下,投資仍有一定作為。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投資和債務規模較大并不可怕,重要的在于地方政府提高投資項目的透明度以便監督,保證債務規模可控”。
“公眾有權知曉資金的來源和去向,以監督和避免腐敗的發生,”他表示。
談到地方政府融資問題,劉尚希指出,當前還有大量民間投資找不到出路。他建議,如果政府搞好規劃,把民間的錢引到實體經濟和有現金流的基礎設施上,實現政府與市場分工基礎上的合作,則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穩增長中的財力困境問題。
(來源: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