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出“加速度” 河南推進開發區“二次創業”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0-28





      目前,開發區已成為各地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10月27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河南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背景、主要做法和取得成效。


      “截至2019年底,全省開發區建成區面積達到2000平方公里左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1萬家,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8.5%。”河南省委改革辦副主任胡彥宏介紹,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激發開發區發展活力,河南制定出臺《關于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意見》,明確以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核心,以開發運營去行政化和主責主業去社會化為切入點,著力突破制約開發區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努力將開發區打造成為產業發展集聚區、改革開放試驗區、科技創新示范區。


      《意見》確定了促進整合優化發展、加快轉型升級、推進體制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4項重點改革任務,為河南省新時期推進開發區“二次創業”指明了方向。


      《意見》明確了全省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范區的29家開發區作為首批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試點,不搞“一刀切”,結合實際先行先試“純公司化”“政區合一+公司”“管委會(工委)+公司”三種改革模式,截至9月底,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工作基本結束。總體來看,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9家試點開發區通過改革有效提升了效能、增強了動力,也探索形成了一批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


      從管理體制上看,開發區發展經濟的主業主責更加聚焦。各試點開發區把厘清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職能放在重要位置,著力劃清職能界限,強化開發區的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經濟職能。安陽高新區、紅旗渠經開區等積極與所在區鎮套合,新鄉經開區、三門峽經開區等將社會管理職能移交屬地政府,聚精會神協調服務企業、促進產業發展。新鄉經開區改革起步較早,近兩年主要經濟指標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長,在全省產業集聚區綜合排序中前進了23個位次。


      從運行機制上看,開發區市場化運作的機構框架更加成熟。29家開發區采取新建、改建等方式,成立各類發展公司,作為開發區的運營主體,具體負責開發區的資金籌集、項目管理、政府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化服務等工作,實現了運行模式的與時俱進。焦作高新區、濮陽經開區等部分開發區按照優化協同高效原則,整合歸并管委會內設機構,建立了更加符合自身發展需要的組織架構,實現了管委會的全面瘦身健體,服務效能進一步提高。南陽高新區積極推進“大部制”改革,將原有的33個部門精簡整合為10個內設機構和2個專業化機構,理順了長期存在的部門職責交叉、責任缺失錯位等問題。


      從人事薪酬上看,開發區干事創業的內生動能更加充足。平頂山高新區、宜陽縣產業集聚區等打破過去的行政事業、編制內外身份界限,實行競爭上崗、雙向選聘,一批年富力強有能力者被聘到管理崗,逐步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提振了廣大干部干事創業、敢于擔當的精氣神。周口經開區、睢縣產業集聚區等打破“干多干少一個樣”的薪酬平均分配模式,將干部職工的收入與崗位職責、發展業績直接掛鉤,突出績效工資占比,合理拉開收入層次,有效調動了大家的干事創業激情。


      從營商環境上看,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更加堅實。焦作市、鶴壁市等全面梳理部門權責清單,按照“充分放權、加強指導”的原則,通過采取刻制部門“2號章”、設立派駐機構等方式,向開發區下放相應的審批權限,實現“辦事不出區”,營商環境得到明顯優化,為河南省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作出了突出貢獻。鶴壁經開區“服務管家”制度、襄城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企業保姆”服務機制等在疫情期間的企業復工復產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從發展質量看,開發區發展速度更高效益更好。通過一系列管理體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我省開發區“二次創業”按下了快進鍵。2019年,開發區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的68.9%,拉動全省工業增長5.4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1.6%,高于全省2.4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超過320萬人,占全省比重超過70%。


      “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任務仍十分艱巨。”胡彥宏強調,河南將通過組織改革試點交流會、開展觀摩評比等,進一步推動改革試點工作走深走實,努力形成一批具有河南特色、在全國叫得響、立得住的改革品牌。



      轉自:(尚明楨)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