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龍腰”在河南,而新鄉市封丘縣是河南沿黃戰略的“龍頭”,封丘在河南沿黃戰略落地中處于非常關鍵的節點位置。
11月4日,筆者應邀為封丘一千余名干部做專題報告,講解《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路徑與封丘探索》。作為新鄉市產業發展顧問,筆者一直關注新鄉,關注封丘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的進展和成果。
在新經濟、新動能培育,招商引資和有效投資,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農村電商發展,灘區遷建等高質量發展多個領域,封丘不僅一直穩定處于新鄉第一梯隊,而且在全省也屬于拔尖的縣域。
報告主要圍繞以下兩個問題展開。
一、是什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現狀如何?
關于這個問題,應該都有一個共識: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經走到了關鍵節點。整體來看,一方面,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以下簡稱座談會),剛剛迎來一周年;另一方面,8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整體規劃進入“臨門一腳”最后關頭。
具體到河南來看,河南也用連續的“大動作”迎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座談會一周年的重大時刻。
高規格啟動全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觀摩活動、時隔半年再次舉行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推進會議暨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以下簡稱第四次會議),以及最重要的,在本次會議中提出:努力打造大江大河保護治理的河南范本、為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作出“河南貢獻”等新提法,這也是對今年年初發布的《2020年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要點》中提出的“在全流域率先樹立河南標桿”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和升華。
可以說,這些“大動作”,既通過觀摩來梳理、總結、驗證過去一年河南省內沿黃區域生態保護取得的進展和成就,也通過“第四次會議”在觀摩、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更加清晰地謀劃、指明下一步工作開展的重點和方向。
在座談會一周年之際,包括新鄉在內,河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思路是:以生態廊道建設為抓手強化沿黃地區生態保護,以國土綠化提速行動為抓手建設森林河南,以重大防洪工程建設為抓手確保黃河安瀾,以“四水同治”為抓手開展綜合治理,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為抓手帶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實現良好開局。
從抓手到主要方向,從點到面,從局部到整體,把過去一年河南沿黃區域的各類動作做了清晰、簡明的總結。用第四次會議里的一句話來總結: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生態保護是先手棋,高質量發展是必答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的成效正在逐步顯現。
在一周年之際,河南接下來將如何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呢?
圍繞這個問題,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在座談上強調了五個關系:更加深刻認識水與沙的關系、更加深入理解水與林的關系、更加主動協調水與人的關系、更加科學統籌水與產的關系,以及更加準確把握水與城的關系。
筆者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是處理好兩個關系。
首先,把握好“水”和“產”的關系。科學統籌水與產的關系是河南發力的重點。生態優先作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一定要有產業作為支撐。當下,河南正在通過農業高質量發展、文旅高質量發展、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等方式,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構建綠色產業生態。
其次,把握好“水”與“城”的關系。如何促進人口和產業聚攏,并優化資源空間配置,打造緊湊型的經濟地理,提高整個流域人口和經濟活動的空間集聚度,成為把握“水”與“城”關系的關鍵所在。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在座談會上強調,更加準確把握水與城的關系,圍繞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中原城市群建設,科學謀劃破解水資源最大剛性約束。而這方面,河南近期逐漸探索出了一條清晰的路徑:以中原城市群建設為中心,高水平推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和鄭州大都市區建設,加快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推動各區域中心城市錯位發展,以及縣域高質量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等,順應城鄉融合發展趨勢,以人為核心推進新型城鎮化,強化中心城市帶動,加快構建現代城鎮體系,推動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向城市圈集聚、向城市群集聚,由此帶來高質量發展和生態保護環境雙驅動。
二、怎么辦?該從哪些方面做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封丘探索?
首先,打造綠色生態產業體系的封丘模式。第四次會議上,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強調,打造大江大河保護治理的河南范本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加快發展綠色經濟,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勝勢”。而這兩年,封丘在打造綠色生態產業體系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在產業平臺上,注重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在第二產業發展方面,一方面,食品加工、紡織服裝等傳統產業不斷提質升級;另一方面,不斷做強戰略新興產業,特別是石墨烯、高端裝備、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正在朝向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發展,這個產業發展的方向特別準確。在現代農業發展方面,封丘的特色農業人,特別是金銀花產業,優勢更加凸顯。在現代服務業方面,以油菜花生態旅游季等為代表的品牌文化旅游活動體系逐步成型,而且最有亮點的是,封丘電商產業全年完成銷售額15億元,農產品上行這個數據更有說服力,達到了1.89億元,網紅經濟、縣長直播帶貨效果更是位于全省前列。
可以說,無論是平臺升級還是三產發展,封丘在打造綠色生態產業體系方面已經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下一步該如何進一步完善、提升綠色生態產業體系,打造成獨具封丘特色的綠色經濟模式呢?筆者建議,首先,在持續做好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方面,封丘就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以產業集聚區用地提質增效為抓手,提高畝均產出效益,包括持續開展企業分類綜合評價、促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等。這方面,可以學習借鑒長葛經驗。
2.全面推行區中園及鏈長制等新舉措。這方面,可以學習信陽經驗。在園區層面,信陽在全省率先叫響了全產業鏈專業園區新模式;在產業培育方面,在全省率先推行了“鏈長制”;在領導機制方面,在全省率先同時將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和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一把手”工程;在考核獎懲體系方面,在全省率先把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健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獎懲體系……
3.做好產業集聚區人才引進工作和創新平臺建設。這方面,可以分別學習蘇州和杭州經驗。蘇州解決的是高端人才引進的問題,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喊出的口號是:別的地方有的人才政策,我們也可以有,我們還能更好更多。杭州不僅僅是產業集聚區,還有包括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特色小鎮等一整套產業發展平臺,特別是在構建創新生態方面,政策非常完備。
4.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包括完善管理體制、推行市場化開發運營等。
5.推廣 “店小二”式服務。這種服務,除了勤勞之外,更重要的是專業、質量,需要更加清晰明確地聚焦企業發展各階段需求,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痛點、難點,提供針對性服務,助力產業生態體系升級,從企業落戶、用地供應、人才引進、研發技改、質量品牌、市場開拓等方面著手,助推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而這是留給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的一道大考題。
其次,在第二產業發展方面,推薦封丘學習蘇州經驗。
今年,我國產業領域發生的最震撼的大事,就是蘇州反超上海,成第一大工業城市。而且蘇州的反超,靠的是先進制造等新興產業的爆發式增長。而這也正是封丘打造綠色生態產業的關鍵所在。如何學習蘇州培育新經濟、新產業的經驗呢?
筆者建議,第一,重視創新,包括兩個方面。首先是人才,發展新經濟需要“新人類”。新經濟的本質是活力經濟,對人才資源需求旺盛,活力經濟既是青年人創業的主要選擇,也是吸納就業的重要載體,如何吸引適合封丘新興產業發展的高端人才是留給封丘打造綠色生態產業體系的難題之一。其次是科研機構,這方面,蘇州非常重視大院大所、科研院所的引進,戰略目的是為了推動區域創新+裂變式經濟發展。近年來,蘇州累計吸引超過130家科研院所、研發機構、技術中心進駐蘇州。封丘吸引不了科研大所,但是能不能搞一些科技飛地或者人才飛地,借力鄭州等地方的科研資源來服務新興產業發展呢?
現代農業方面,建議封丘把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放在中心位置。河南近期推動的農業高質量發展方案中,現代農業產業園成了最重要的抓手,以園區為平臺,以產業化為抓手,以一二三產業融合為形式的農業高質量發展路徑逐漸清晰。
這方面,封丘要搶抓機遇。剛剛公布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強調,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而隨著十四五規劃啟動,可以預見,高標準農田、現代種業、農業機械化及智慧農業將受到重點關注。此外,數字農業農村(尤其是農村大數據建設)、鄉村文化旅游業、鄉村特色產業及其配套的倉儲物流產業、農村電商可能會成為“十四五”規劃新的關注點。如何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筆者建議把數字鄉村作為重點,通過包括農村電商在內的數字鄉村建設,重構鄉村“人、地、錢”,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當前,以5G為代表,“數字中國”戰略可能是下一階段我國最重要的產業、治理和經濟戰略之一,而鄉村對于“數字中國”戰略至關重要。同時,隨著全年脫貧,鄉村振興也“箭在弦上”。而“數字鄉村”是數字中國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最佳結合點。
連續三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均強調了數字鄉村戰略的落實。去年,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這也標志著,數字鄉村建設從“分散化探索”進入到“系統化推進”階段。可以說,我們已經來到了數字鄉村建設的關鍵節點。未來三到五年,是中國數字鄉村建設的風口期。誰能抓住這個風口,誰就能引領新一輪農業農村發展的先機。
封丘想要做好農業高質量發展,想要做好鄉村振興,必須把數字鄉村建設提上日程,必須盡早搶占發展先機。10月3日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就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做出了重要部署,其中的很多精神和封丘的理念特別相符。
這方面,鄉村振興的封丘模式可以總結成“八村建設”:支部強村、產業富村、生態美村、文化潤村、人才興村、民主管村、依法治村、清廉正村。
筆者認為,封丘的八村建設模式在全省鄉村振興建設方面屬于獨一無二的案例和模式,特別是在灘區治理與鄉村振興結合方面,封丘更是開了全國先河,為全國樹立了樣本和經驗。特別是十四五規劃中,在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方面,特別強調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封丘八村建設的模式完美踐行了十四五規劃的精神,真正把鄉村建設成了治理的中心、產業的中心、服務的中心、數字鄉村的中心,以及美麗鄉村的中心。接下來,期待封丘能把這些經驗進一步擴大推廣,真正為河南乃至全省貢獻鄉村全面振興的封丘路徑。
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封丘的思路已經非常清晰,包括圍繞黃河大堤生態帶、沿文巖渠生態帶、沿天然渠生態帶、黃河濕地公園、黃河文化公園等建設工程的有力實施,讓封丘生態田園成為南太行山水和大宋人文旅游鏈中重要的一環等等。這方面,筆者建議,要高水平策劃、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一批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引領型項目,用產業思維、用項目支撐來推動文旅產業進一步高質量發展。
此外,筆者單獨講一下封丘電商產業,特別是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問題。封丘電商無論是規模和質量,已經有了極佳的基礎。下一步,要有“產業電商”思維。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應該堅持“產業電商”的發展思路,從產業端切入電子商務,推動電商與特色農業、鄉村旅游、民俗文化等地方優勢和特色產業的有機融合,夯實電商發展的基礎,堅持品牌為要的發展思路。
持續打造灘區治理的封丘模式。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黃河灘區脫貧遷建,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能否實現。這方面,封丘灘區治理和遷建取得了很好的成果。風景美了,生態好了,經濟效益也頗為可觀。封丘縣通過灘區遷建和土地整治,節約用地近萬畝,年均增產糧食達2000萬斤,城鎮化率提高10個百分點。未來,則要突出遷建之后的產業關聯問題。如何實現產業集聚區二次創業、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以及如何文旅高質量發展,來帶動更多灘區百姓的就業、脫貧致富等問題,就了打造灘區遷建的封丘模式的關鍵所在。
這方面,推薦學習天津在新疆策勒推行的“津南新村”模式,通過精準項目設計加上精準發展模式,昔日的策勒城郊荒灘戈壁被整齊的蔬菜大棚、路網及住宅庭院和防風林帶所取代,“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真正解決了牧民們的后顧之憂,激發他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文/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老楊會客廳創始人 楊建國)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