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綸66工業絲、簾子布生產規模世界第一
●錦綸66切片產品年產量30萬噸規模居全國首位,已全部國產化
我們日常穿的襪子、迷彩服和職業裝都離不開錦綸材料。日前,記者從河南省科協資助、省紡織工程學會發布的《河南省尼龍(錦綸)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獲悉,河南省已形成基本的錦綸產業鏈,各類錦綸年產能達170萬噸,其中錦綸66工業絲、簾子布生產規模世界第一,錦綸66切片產品年產量30萬噸,規模居全國首位,已全部國產化。
事實上,錦綸長絲產業正是我省重點支持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當前,錦綸6及下游產品生產呈現出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梯度轉移的趨勢,河南省要牢牢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現有產業、技術和人才基礎,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錦綸新材料產業基地。”《報告》主要執筆人、河南工程學院紡織學院教授蘇玉恒說。
河南省錦綸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平頂山和鶴壁。平煤神馬集團依托錦綸6原料生產優勢,不僅填補了河南省在錦綸6民用絲市場的空白,還帶動“中國錦綸城”紡織行業上下游產業發展。依托中維化纖在錦綸66工業短纖方面的領先優勢,鶴壁市正圍繞做大特種尼龍材料產業,加快建設特種尼龍產業園。
但不可否認,河南省的錦綸產業鏈主要以工業絲為主,還未形成用于紡織服裝的錦綸長絲和短纖維產品產業鏈。如何補上我省錦綸產業結構單一和研發滯后的“短板”?《報告》建議,依托平煤神馬和中維化纖雄厚的技術基礎,協同發揮河南輕紡萬億主導產業集群優勢,積極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吸引紡絲、機織、染編及下游服裝鞋包生產企業,發展高端服裝、鞋帽、地毯等產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圍繞從0到1的基礎性創新,建議支持錦綸新材料重點企業建設錦綸重點實驗室,高校將錦綸材料相關內容納入人才培養體系,支持產學研合作創新。”蘇玉恒說。(記者 劉曉波 尹江勇)
轉自:河南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