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葉縣10年減貧3萬余人 “造血”式扶貧摘窮帽


    時間:2012-07-23





    “沒想到如今60多歲的人了,靠養蜂的手藝還能發家致富,多虧了村里的互助合作社幫了俺的大忙。”河南省葉縣常村鎮西劉莊村孔凡花高興地說。
      
      幾年前,孔凡花在扶貧部門的幫助下,借了6000元開始養蜂,從開始的幾箱發展到現在二三十箱,每箱蜂年收入近500元,在她的帶領下,全村養蜂發展到6家,戶年均養蜂年收入15000元。
      
      在葉縣,像孔凡花一家通過扶貧開發走上富裕路的農戶還有很多。
      
      近年來,葉縣把扶貧開發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扶貧過程中不再局限于送油送米、送衣送被的傳統“輸血”扶貧模式,而是讓農民學會自力更生,實現由“輸血”到“造血”的功能轉化。在科技和產業化扶貧、貧困村互助資金、整村推進、移民搬遷、小額信貸這組漂亮的扶貧攻堅“組合拳”的作用下,貧困村的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貧困農民的致富步伐不斷加快。
      
      以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是葉縣破解扶貧開發難題的金鑰匙。雙匯集團萬頭現代化養豬場項目落戶夏李鄉,拉動了南部4個山區貧困鄉的畜牧養殖產業。
      
      “俺主要是養母豬,每年共有7—8窩小豬,每窩10—16頭小豬,一年光小豬凈掙1.4萬余元。”通過養豬脫貧致富的夏李鄉油坊頭村村民王增臣扳著指頭算算自己的收入,更是喜得合不攏嘴。
      
      互助合作破解資金難
      
      為破解貧困戶發展產業的資金瓶頸,葉縣在全國率先開展了貧困村互助資金項目試點工作,70個村建立了資金互助社。目前累計發放借款3655萬元,7800多農戶得到了有效的資金扶持。
      
      為增強“造血”功能,葉縣加強農業實用技術培訓,2004年以來該縣“雨露計劃”培訓共投入資金160萬元,累計完成勞動力技能培訓5800人,轉移就業5500人;開展實用技術培訓12萬人次。
      
      通過多種渠道的“造血”式扶貧,葉縣10年來共減少絕對貧困人口3.25萬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2年的2025元增長到2011年的5934元,增長將近3倍,增幅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