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扶持助力河南小微企業夾縫中求生


    時間:2012-07-18





    近日,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對河南小微企業進行了深入調查,發現情況不容樂觀,小微企業正在夾縫中求生。資金緊張、成本上升、用工困難、稅收偏重以及在市場中兩頭受氣,都是當前河南小微企業面臨的發展難題。但同時,記者也發現,在河南省部分地區,由于地方政府在小微企業扶持政策方面的積極有益探索,也促使當地小微企業生存狀況改觀,企業得以快速發展。

    資金緊張

    開封科英錨具有限公司負責人向本報記者反映:目前企業銀行貸款年利率在10%左右,但由于規模小,沒有固定資產擔保,如果向銀行貸款150萬元,實際拿到可使用的貸款只有100萬元,另外50萬元貸款留在銀行作為抵押,而企業所付銀行利息是按150萬元計算。

    國家統計局河南調查總隊的調查數據顯示,貸款難是小微企業資金周轉緊張的一個方面,調查表明,“有借款需求并全部借到”的企業僅占3.1%。此外,企業存貨占用資金增加、銷售資金回籠緩慢和貸款利息偏高等也是小微企業資金周轉緊張的原因。

    河南銀監局的統計顯示,總體上看,河南省小微企業的金融環境在持續改善:小企業貸款金額、覆蓋面在2011年實現大幅進步,銀行業機構在河南的小企業授信戶數、貸款余額增速均高于全省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和全國小企業貸款增速。但大多數小微企業資金短缺的問題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小微企業仍然“喊渴”。

    “國家十分關注小微企業的發展,并出臺有關政策支持小微企業融資,許多銀行也紛紛行動,但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由于銀行內部經營制度要求貸款保持理想水平,避免有過大風險,有些小微企業沒有土地證、房產證,并且設備陳舊,沒有實質性資產,小微企業的貸款形式和銀行內部制度不符,因此銀行支持小微企業貸款也只是表面現象。”河南省澠池縣工信局局長張韶光對本報記者說,如果政府不加以引導,小微企業貸款的成功率依然不高。

       成本上升

    安陽市龍安區一家年產值500萬元的鐵合金企業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企業所需的主要原材料硅錳、硅鐵需從南方購進,自去年以來,受行業調控和汽柴油價格上漲的影響,原材料從6000多元/噸上漲到現在的8000多元/噸,并有繼續上漲趨勢。同時,由于市場競爭激烈,不斷上升的成本無法通過提高產品價格轉嫁出去,最終導致企業陷入生存困境。

    這家企業的遭遇不是個例。今年一季度,河南省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成本664.09億元,同比增長18.3%。據河南省工商聯對河南870家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問卷調查結果顯示,59.1%的企業認為,原材料和勞動力成本上升較快成為小微企業當前面臨的最突出問題。

    河南省工信廳調查發現,一方面,多種原材料價格漲幅激增,如果小微企業產品漲價,勢必使下游企業購買力減弱,導致產品銷路不暢,這種形勢倒逼小微企業不斷降低利潤空間,很多小微企業已是微利生產,甚至虧本經營。如錦繡亞麻紡織有限公司,原材料成本與年前相比上漲了50%,再加上其他成本的上漲,企業成本上漲了80%以上。各種費用的增加嚴重擠壓了利潤空間,利潤率由10%下降到不足5%。

    另一方面,由于產業轉型加速,普通勞動力和技術人員的薪酬大幅增加。據調研,大多數小微企業的人工成本占企業成本由之前不足10%上升至15%—20%,有的行業用工成本甚至占到企業利潤的60%。如金龍塑編有限公司,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大部分是“4050”人員,勞動力成本目前占企業成本的20%,為節約成本,生產線只能白天開、晚上關,大大影響了企業產能。

    河南省工信廳的統計數據顯示,近九成小微企業反映,今年生產成本較去年增長30%—40%。人工成本占企業成本比例提高到15%—20%,原材料成本占到60%。
    用工困難

    新鄉市科工工業有限公司今年有大量用工需求,由于廠房偏遠、工資待遇雙方達不成共識等原因,企業很難招聘到工人。目前該單位用工需求30人左右,只招來十幾個人。

    本報調查顯示,“有招工需求并招到全部所需員工”的僅占7.6%;“有招工需求招到大部分所需員工”的占18.4%;“有招工需求招到少部分所需員工”的占19.9%;“有招工需求沒能招到所需員工”的占10.0%。如鶴壁市旭晨電器有限公司,企業發展很迅速,但是高技術熟練磨工、計算機操作員缺乏,使得企業無法擴大生產經營規模。

    河南不少小微企業經營者向本報記者反映,企業普遍人才緊缺,引進人才難,留住人才難。小微企業大多分布在縣城,新生代員工更向往大都市生活,不甘心在縣城呆一輩子。同樣的技術人員,在大城市2500元的工資能招到,在縣城就得3000元才能招到。加之南方地區的工資比中原地區高出許多,通常外面稍有機會,員工便辭職而去。此外,目前企業用工難主要是技術人員、熟練工難招,結構性矛盾突出,未來用工形勢依然偏緊。

    河南省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魏經會表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口結構變化,“人口紅利”逐漸消耗殆盡,人力資源市場已從之前的“賣方市場”變為現在的“買方市場”。小微企業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差的特性及不少小微企業在人才管理上的短視、缺少投入,都是其用人難的原因。

    兩頭受氣

    鄭州恒升瑞達是一家從事近十年環境工程用品銷售的公司。“形勢最好的時候,我們一個月的銷售夠現在忙活半年。”公司負責人吳春曉向本報記者介紹,“但是從2007年開始,啥東西都跟瘋了一樣漲價,經營成本一年一個臺階。”

    扛不住供應商接二連三漲價,他決定壯著膽子去找下游客戶 “商量商量”。沒想到,對方采購經理還沒有等他把話說完就甩過來兩份產品報價單:“這是兩家其他公司剛剛送來的報價單,人家還可以優惠20%。你看是降價續簽合同,還是合作到此結束?”

    上游產品漲價,下游客戶卻不買賬。“剛想說漲價的事兒,對方立馬翻臉”,對于這種兩頭受氣的狀況,吳春曉認為,一是企業規模小,缺乏向上游供應商討價還價的資本,二是產品缺乏個性,可替代性太強。“但根子上還是因為供應商、大客戶‘店大欺客’,不按市場規則公平交易。”吳春曉無奈地說。

    在困境下,一些公司被逼尋找生路。年產5000噸生物酶制劑的河南仰韶生化工程有限公司正在擴建,擴建后預計年產量達到萬噸以上。公司副總經理孫利鵬對本報記者說,他們企業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市場單一,生產的所有產品都輸送給美國的一家跨國公司。銷售客戶的單一導致定價權的喪失,十分被動。

    面對難題,該公司建立了省級企業技術研發中心,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家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始開發新產品酶制劑固體,擴大國內市場,慢慢增加了企業發展的穩定性。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