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西部高原已進入初冬,而在準格爾旗大路新區的久泰集團內蒙古公司建設工地,仍然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伴隨著轟轟隆隆的機械聲,年產60萬噸的烯烴項目正在加緊建設。在2010年建成投產100萬噸煤制甲醇、10萬噸二甲醚項目后,久泰集團內蒙古公司又于2013年3月開工建設了甲醇制烯烴項目。
基于國家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啟動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確定,該集團提出建設久泰內蒙古化工園的戰略規劃,繪就一張從甲醇到烯烴、芳烴、乙二醇等為一體的大型產業集群生長路線圖。
“甲醇只是很低級的產品,我們一直想搞甲醇的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及其定位,讓我們更有信心。60萬噸烯烴項目正在加快進度建設,后面還有150萬噸甲醇技改項目和擬建的煤制芳烴和乙二醇項目。這也是我們提出建設久泰內蒙古化工園的戰略規劃的主體構架。”久泰能源內蒙古有限公司企業管理部副部長何大龍說。
“8337”發展思路的八個定位之一是把內蒙古打造成為現代煤化工的生產示范基地,而“現代”和“示范”四個字正在久泰內蒙古化工園踐行。在建設當中,先進的設備、清潔式的生產和現代化的管理在這里逐一呈現。該公司甲醇生產裝置是目前國內煤化工行業中單套規模最大的裝置;凈化裝置單套百萬噸凈化技術世界第一;生產中央控制屏亞洲最大。而走進公司廠區,不見人們傳統想象當中烏黑的煙囪,看到的是蒼翠的樹木和國際化水準的清潔式生產,潔凈舒適、一塵不染的車間。而依托現代化的安全管理,這個擁有近2000人的大型化工企業,從建設至今的6年間,沒有發生一起安全責任事故,保證了持續、健康、平穩、高效運行。
化工園大型產業集群的“錢”景如何?久泰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崔連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2年,公司創造了投產以來的最佳業績,甲醇年產量突破100萬噸,實現25億元的銷售收入,利稅突破5.6億元;到2013年9月底累計生產甲醇270.18萬噸、二甲醚19.31萬噸,實現銷售收入61.92億元、利稅12.99億元。計劃2015年建成投產的年產60萬噸烯烴項目,可實現銷售收入103.6億元,利稅31.5億元。”
該集團計劃到2017年在大路煤化工園區形成年產100萬噸乙二醇、60萬噸烯烴、220萬噸甲醇、20萬噸二甲醚、10萬噸碳酸二甲酯、6萬噸丁二烯、26萬噸油品及液化石油氣的產品規模。可實現銷售收入260億元,利稅70億元,年可就地轉化煤炭1000萬噸,利用當地豐富的資源優勢建成能源化工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同時,久泰內蒙古化工園將吸納8000名員工就業,預計可帶動幾萬人的輔助產業發展。(記者 郭俊樓 實習生 胡媛媛 )
為加強營運車輛二級維護管理,提高車輛檢測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安全性,呼市道路運輸管理局賽罕區分局從10月起對全市18家具有車輛二級維護作業資質的企業,開始安裝電子監控攝像頭。截至昨日,已經有9家企業安裝完畢并投入使用。
據了解,安裝監控后,從車輛進入汽修廠初步維護、檢測到合格出廠流程將進行全程監控,進一步避免了汽車維修企業車輛二級維護作業不規范、偷項、漏項、“以檢代維”的現象。二級維護過程將進行視頻監控,為規范二級維護作業流程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為業戶維權提供了翔實的第一手資料,將極大提升機動車維修行業的服務水平。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