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事業單位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推進政企分開、事企分開、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重大改革舉措。自治區黨委編辦嚴格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總體方向,扎實推進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進一步理順政府與市場關系,在全國率先完成全部247家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革工作。共轉企77家,撤銷148家,重組合并22家,不僅有效激發了國有資源的內生動力和市場競爭力,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有效盤活了編制資源,為滿足重點領域用編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分類施策,蹄疾步穩推進改革。自治區黨委編辦以細化分類為基礎,以分步推進為手段,以部門聯動為合力,從嚴從緊推進改革不斷深化。一是科學分類、有效甄別。指導盟市、旗縣黨委編辦對全區事業單位進行合理分類,共甄別劃分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247家。二是“小步快跑”分階段推進改革,對于經濟效益較好的、改革積極性較強的單位,積極推行轉企改制;對于經濟效益一般,但具有長遠發展潛力、轉制后能夠正常經營的單位,積極創造條件,使其主動適應市場,穩妥推進轉企改制;對于轉制后難以正常運轉和長期虧損、歷史遺留問題多的單位逐步予以撤銷。三是嚴格編制管理,及時凍結了全區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新增機構編制事宜。在人員流出方面,暢通減員渠道,堅持“退一收一”,保證人員只出不進,為改革緩解人員安置壓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人員流入方面,堅決扎緊入口,收回全部空余編制。
優化結構,激發經濟增長活力。推進改革的最終目的,是將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造成有活力的市場主體。自治區黨委編辦堅持以激發內生發展動力、增強市場競爭力、提高國有資本運營效率為目標,著力在“調結構、優布局”上下功夫,在“打基礎、謀長遠”上再發力,在“謀探索、釋活力”上再提升。一是做大做強優勢資源,對于經濟效益較好或具有發展潛力、轉制后能夠激發活力、正常經營的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將生產經營活動堅決交給市場,依法賦予轉制企業法人財產權和經營自主權,充分激發活力和創造力。通過“扶上馬、送一程”采取多種方式給予大力扶持,支持做大做強。二是科學整合同類資源,對于主要業務與其他企業集團相近或具有其他企業集團發展所需資源的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鼓勵同類資源進行整合,共同開拓市場。三是合理管控不良資源,確保穩妥退出。對于長期虧損、資不抵債、債權債務不清晰、歷史遺留問題多的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著力做好穩妥退出事業單位序列的后續管理工作。
科學管理,確保改革圓滿完成。針對部分經營類單位市場競爭力低、改制意愿弱的問題,自治區黨委編辦不一味地強制推動轉企改制,而是著重指導各地采取剝離經營職能后與其他事業單位整合、轉為公益服務機構或合并為企業集團等方式推進改革。尤其是對于復合承擔公益和經營職能的事業單位,采取將公益和經營職能剝離,機構進行重組的方式推進改革。對于存在債權債務的,在職人員無法分流的事業單位,結合全區深化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工作,推動主管部門對所屬事業單位進行優化整合,采取債權債務和在職人員并入其他事業單位,并對其賦予新的職能的方式推進改革。對于機構撤銷的,原則上將人員安置到同一主管部門所屬經費形式相同的事業單位。在改革推進過程中,嚴格規范工作程序,依法依規處置國有資產,妥善安置人員,加強社會保障銜接,防范和化解風險,有效維護相關各方合法權益,使改革真正落地見效。(編辦)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