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頭工業基地讓內蒙古挺起鋼鐵脊梁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4-16





    4805457425458068461.jpg

    包鋼廠區遠眺。圖片由包鋼集團公司提供


      清晨,正值上班高峰,內蒙古最大的工業城市包頭一如既往呈現出繁忙景象:在昆都侖區,包頭鋼鐵集團的工人正如潮水一樣從鋼鐵大街、團結大街、友誼大街流向廠區;在青山區的兵工大道上,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和北方重工集團的工人們也正向廠區進發,路邊整齊排開的礦用車準備出發交貨;在東河區中鋁包頭企業又一批銀光閃閃的鋁錠下線……


      包頭,這座如今的草原工業城生機勃勃。然而,在新中國成立時,千里草原上內蒙古各族兒女卻“手無寸鐵”!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百業待舉。為迅速建設社會主義,黨中央確立了以鋼鐵等為代表的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前蘇聯援建中國的156項工業項目前5項落戶包頭,加上二〇二廠、包頭鋁廠、包頭棉紡廠、三電廠,以及一系列配套工業企業和科研院所,從而使包頭成為新中國的重要工業基地。


      包鋼被譽為“自治區工業的長子”。1954年,包鋼正式成立。1957年,包鋼建設進入大規模施工階段。此后不久,全國進入“大躍進”時期,各地、各部門人力、物力、財力十分緊張,嚴重影響了包鋼的建設進度。周恩來總理專門召見了包鋼總經理楊維,詳細詢問包鋼的困難。根據毛主席“要想辦法為包鋼解決問題”的指示,八屆六中全會把包頭作為國家建設的重點。1959年1月19日,《人民日報》發表《保證重點,支援包鋼》的社論。在黨中央發出“包鋼為全國,全國為包鋼”的號召下,全國各地掀起了支援包鋼的熱潮。鞍鋼先后為包鋼抽調廠處級干部、企業管理人員、車間主任及各類工程技術人員1605人,對口調給包鋼200多個工種2600多名生產技術工人,并為包鋼培訓了大量的新工人。中國人民解放軍541軍醫院全體人員從東北轉業移交至包鋼,大批從部隊轉業的人員直接參加了包鋼的建設;營口機械廠等200多個廠家及時向包鋼提供援助;內蒙古自治區專門成立支援包鋼建設委員會,積極協調提供包鋼建設所需的大批建設和生活物資,每年以萬名勞動力支援包鋼。


      據1959年10月統計,全國22個省、市、自治區的40多個城市,727個單位對包鋼建設給予了不同程度的支援。在全國的支援下,經過1958年、1959年、1960年三年的大規模建設,包鋼迅速形成了年開采668萬噸鐵礦石、年產147萬噸焦炭、180萬噸鐵、100萬噸鋼的設計規模。1959年10月15日,周恩來總理親自為一號高爐出鐵剪彩。包鋼鋼鐵生產體系的建成投產,結束了千里草原“手無寸鐵”的歷史,開啟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工業發展的先河,為加快新中國工業化建設進程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包鋼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產業規模從幾十萬噸至1650萬噸,營業收入從幾百萬元到860億元,資產總額從十多億元躍升到1700億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工業基地和我國重要的鋼鐵工業基地,上繳利稅830億元以上,為支援社會主義建設、振興民族工業、維護國家戰略安全、帶動民族地區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包鋼,這個新中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建成的最大工業企業,成為各民族相濡以沫、團結奮斗的縮影。


      包頭工業基地的建設帶動了內蒙古自治區其他工業門類的發展,為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包鋼的建成,奠定了內蒙古自治區冶金工業發展的基礎,形成了鋼鐵、有色金屬、黃金、稀土四大產業。而且,包鋼的建設還培養了一批冶金地質勘探、勘察設計、建筑安裝、科研教育隊伍,為內蒙古自治區冶金工業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通過“一五”時期的建設,包鋼初步形成了一個采礦、選礦、燒結、煉焦、煉鐵、煉鋼、軋鋼、耐火材料、機修等系統的鋼鐵聯合企業,不僅與鞍鋼、武鋼形成國內鋼鐵基地三足鼎立之勢,而且還成為全國唯一的大型鋼材生產廠家。這也改變了中國原有鋼鐵生產集中于東部地區的格局,包鋼成為西部地區唯一的大型鋼鐵企業。


      “全國有三分之一的鋼軌出自包鋼。”包頭軌梁廠總工程師梁正偉說,高純凈度、高平直度、高尺寸精度、高耐用性已成為包鋼鋼軌的代名詞,這里生產的鋼軌產品,鋪在了世界最快、最長、最高的鐵路上。


      包頭工業基地的建立促進了內蒙古以及西北地區交通事業的發展。為了建設包鋼,國家除了建設包白(包頭到白云鄂博)、包石(包頭到石拐)兩條礦區鐵路之外,還分別于1953年和1955年開工建設了集二鐵路(集寧到二連浩特)和包蘭鐵路(包頭到蘭州)兩條干線鐵路。除了鐵路建設外,內蒙古自治區還整修了京包(北京到包頭)、包銀(包頭到銀川)公路,建設包白固(包頭到白云鄂博、固陽)公路,開通了包頭至三盛公段的黃河水運。經過“一五”時期的建設,包頭已成為西部地區的交通樞紐,


      同時,包頭的經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城市化得以迅速發展。包鋼(集團)公司宣傳部長崔翼表示,包頭工業基地的建設和發展,體現了我們的黨和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一個邊疆十多萬人口的商業城鎮逐漸發展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城市。包頭工業基地的興建,改變了中國傳統的工業布局,帶動了整個北方地區交通事業的發展,為改變北方少數民族地區貧窮落后面貌、加快地區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如今,經過7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包頭已經形成鋼鐵、鋁業、裝備制造、能源、稀土、煤化工等產業集群,成為全國最大的稀土研發生產基地、國家重要的軍工裝備基地、祖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最大的工業城市,被譽為“草原鋼城”“稀土之都”。(記者宋阿男)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