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啟動建設數字鄉村大數據平臺,從三方面架構數字矩陣:通過布控網聯感知設備等,摸清全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家底,輸出生態體檢報告及生態修復建議;實現土壤、氣象等人居環境監測預警,推動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精準化、管理服務智能化;依托敕勒川草原品牌,增強游客體驗感,打造精品旅游路線。
從智慧城市到鄉村數字建設,從工業智能化到云端進農家,從“零跑腿”到線上消費……云端賦能下,內蒙古數字產業千帆競發,成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新引擎、新增長極。
走進烏蘭察布市,阿里巴巴信息港項目、優刻得數據中心項目、內蒙古亞信數據港等項目建設,正在有序推進中。該市通過引進重點項目,走出一條從數據中心切入、構建大數據產業鏈進而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之路。截至目前,全市簽約入駐數據中心項目12個,總投資額551.1億元,服務器規模約256萬臺,累計完成投資約88億元。
今年,烏蘭察布市將繼續延伸大數據產業鏈,引進數據中心設計、施工、服務器制造等領域項目,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以中弘紫晶藍光存儲為發展著力點,打造藍光存儲產業園和自主可控的大數據災備中心基地,打造國家級大數據災備基地;建設以優易數據為代表的大數據清洗加工基地,引進培育數據清洗、分析、挖掘、可視化、應用服務等大數據企業;推進杭州安恒、風馳軟件等項目建設進度,推進新型數據挖掘技術產業化。
風起潮涌逐浪高。作為自治區最大的工業城市,包頭市帶頭搶占數字化領域制高點,推進產業數字化。今年,包頭市要推動總投資10億元的均和云谷產業園項目建設、總投資15億元的G7智慧物流項目建設,以及大數據綜合服務園區項目建設。同時,依托內蒙古網絡協同制造云平臺、華為云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建設一批智能工廠。草原鋼城將以嶄新姿態擁抱工業數字化。
“當前,內蒙古處于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窗口期和機遇期,自治區大數據中心及全區各部門緊緊把握戰略機遇期,堅持創新引領,加強政策引導,遠程辦公、在線教育、遠程診療、電子商務等新產業新業態迅速發展,數字經濟逆勢增長,數字技術賦能經濟發展能力顯著增強。”自治區大數據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
發展源于實力。近年來,內蒙古數字基礎設施持續升級,已建成呼和浩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集寧——北京光纜傳輸系統工程建成投運,基本形成內通全國、外聯俄蒙歐的通道網絡體系。新建5G基站1萬余座、4G基站2500余座,固定寬帶和移動網絡用戶普及率分別達到85.4%和97%,嘎查村通寬帶比例達99.8%,全區網絡服務能力大幅提升。2020年新增服務器裝機能力8萬臺,總裝機能力突破120萬臺,實際裝機率超過60%,應用基礎設施支撐能力不斷增強。東方超算云內蒙古超級大腦項目落地建設,全區超算平臺增至4家,數據存儲優勢逐步向數據高密度運算、人工智能運算轉化。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和林格爾新區積極布局5G+無人駕駛礦車、5G+無人駕駛公交、5G+無人配送等試驗基礎設施。
創新為數字產業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內蒙古加強創新載體建設,工業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清華大數據分布式數據處理系統研究中心等機構在內蒙古設立分中心;推動成立內蒙古創新區塊鏈研究院、北疆蒙古語人工智能產業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和林格爾微軟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應用、烏蘭察布百度創新中心等一批孵化器加快發展;累計認定自治區級大數據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家,全區數字經濟領域高新技術企業186家,占全區高新技術企業17.4%。自治區科技專項投入2440萬元,支持“蒙芯”芯片在物聯網產業化應用等21個關鍵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
伴隨技術升級,內蒙古數字產業化穩步發展。百信、長城、同方等服務器生產和紫晶藍光光盤制造等項目陸續投產,2020年全區規模以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0.1%。呼和浩特市、烏蘭察布市、赤峰市、鄂爾多斯市、和林格爾新區等地依托數據中心集聚優勢,不斷延伸大數據產業鏈條,加快推進浪潮內蒙古大數據產業園、拓佳電子、源盛光電、數聚小鎮、智能制造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建設,大數據核心產業生態圈初具規模。
各地產業數字化不斷提檔升級。呼和浩特、巴彥淖爾、呼倫貝爾等地積極推進數字農牧場和信息化田園建設,實現精準灌溉、施肥、飼養,農牧業數字化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全區已建成國家級工業互聯網行業平臺1個、自治區級10個,在建自治區級7個,工業企業登云超1.3萬戶,累計創建智能工廠15個(其中國家級6個)、智能車間36個,工業行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穩步提高。啟動5G+智慧礦山燎原計劃,掛牌“5G+智慧礦山示范基地”,和林格爾新區搭建“5G+智慧礦業”創新中心,包頭市成立“5G+無人礦卡聯合實驗室”,鄂爾多斯市建成5G+智慧火電廠聯合創新實踐基地,5G加速推進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
與此同時,“云購物”“云展覽”“云旅游”等新商業模式“吸粉”無數。
統計顯示,2020年全區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6.5%。直播電商新模式蓬勃發展,全區建成6處網紅電商直播集聚區,組織開展牛羊肉、蕎麥、馬鈴薯等“蒙字號”優質農畜產品直播銷售,全年活躍主播累計766人次、自播店鋪6062家、直播9.9萬場,吸引消費者觀看1.2億人次。跨境電子商務穩步發展,呼和浩特跨境電商綜試區業務正式開通,河南保稅集團、亞歐國際等30多家跨境電商企業簽約入駐,赤峰、滿洲里跨境電商綜試區建設進展順利,包頭市跨境電商綜試區啟動前期工作。農村電商成為新亮點,特色農畜產品、鄉村旅游等網絡銷售額大幅增長,全區54個電子商務示范縣網絡銷售單品增至8845個,全年累計網絡零售額達142.3億元。
“互聯網+政務服務”為老百姓提供了實實在在的便捷。內蒙古大力推進平臺建設,區本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0%以上,蒙速辦APP接入社保、醫保等51項群眾服務事項,健康碼累計“亮碼”超4200萬次,內蒙古政府網上政務服務能力指數進入高水平(80—90之間)。教育、就業、住房、交通、衛生、扶貧等領域大數據普及應用,深度開發各類便民應用,推動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鄉村建設進展順利,呼包鄂烏智慧城市群實現首批16個“互辦互認”事項,呼和浩特城市大腦啟動上線,包頭、鄂爾多斯、赤峰、烏海等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托克托縣、鄂托克前旗、扎賚特旗等入選首批國家數字鄉村試點。(記者李永桃皇甫美鮮)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