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呼和浩特市,處處迸發著發展的活力、涌動著發展的浪潮,呈現著無限的發展機遇和蓬勃的發展力量。
隨著京呼高鐵的通車,呼和浩特市已經進入京津冀“兩小時經濟圈”。產業特色鮮明、資源要素集中、發展潛力巨大、廣闊商機無限的呼和浩特市,受到全國投資者的廣泛關注,乳業、生物醫藥、光伏、數字經濟、現代物流、文旅六大特色產業集群正在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空間無限。
打造“千億級乳產業集群”,讓“中國乳都”享譽世界
推動產業鏈往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重點推動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乳業產業園兩大乳產業項目達產達效,打造“千億級乳產業集群”,讓“中國乳都”享譽世界。這是呼和浩特市“十四五”規劃為乳業振興描摹的宏偉藍圖。
今年,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將開工建設液態奶工廠一期及國創中心、物流園區等產業鏈項目;蒙牛乳業產業園將實施全球質量中心、研發中心項目,開工建設低溫、鮮奶、奶酪3個工廠。
與此同時,盛健山羊奶、正大集團生豬屠宰加工等項目以及生鮮食品零售和冷鏈物流建設也在積極推進,呼和浩特市綠色食品產業正在逐步壯大。
乳業是涵蓋農牧業、制造業、服務業的代表性民生產業,與人民健康、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穩定擴大消費和推進鄉村振興密切相關。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項目將直接帶動30至50個大型現代智慧牧場建設,建成后預計創造GDP超過1000億元,累計財政收入900億元,直接和間接帶動就業超過50萬人。蒙牛集團在“再創一個新蒙牛”的跨越式發展中,將全面推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打造世界級動物疫苗生產和研發基地
4月23日,呼和浩特市發改委向媒體通報2021年重點項目推進情況,今年,呼和浩特市圍繞特色產業、民生保障、生態環保、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精心謀劃實施重大項目564個,項目總投資6694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780億元。其中,特色產業領域重點推動建設項目54個,除打造千億級乳產業集群外,打造世界級動物疫苗生產和研發基地也成為重點建設的項目。
金宇集團作為已建成的全球最大口蹄疫疫苗生產基地,成功打造自治區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并擁有“獸用疫苗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農業部反芻動物疫苗國家重點實驗室”三大國家級實驗室,作為國內產品品類最齊備的動保企業,2020年,金宇國際生物科技產業園一期及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也建成運營。
今年,呼和浩特市將加快推動金宇國際生物科技產業園、金河佑本動物疫苗生產基地等項目建設,積極推動生物制藥向試劑、注劑、片劑及新品研發方向轉型,同時引進落地一批疫苗檢驗檢測、生物安全等產業鏈配套項目,為打造世界級動物疫苗生產和研發基地打下堅實基礎。
打造全國產能最大、技術最優的光伏產業基地
在《呼和浩特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打造光伏產業創新鏈成為呼和浩特市打造產業技術創新高地之一,要發揮金橋光伏產業園產業集聚優勢,打造龍頭企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支持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電池制造、組件封裝、光伏電站等全產業鏈關鍵技術攻關和產業化示范,促進光伏產業跨越式發展。“十四五”期間,該市將實施中環光伏單晶硅五期及擴能、華耀光電單晶硅切片等項目,進一步擴大優勢產品產能,鼓勵發展太陽能配套產業,吸引單晶硅爐、太陽能電池組件、光伏并網逆變器等裝備制造項目落地發展,建成我國重要的太陽能硅材料研發和生產基地。
今年,該市將牢牢抓住碳達峰、碳中和計劃的重大機遇,保障中環五期及擴能、華耀光電達產達效,并配套引進產業鏈中下游項目,打造以光伏產業為核心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和全國產能最大、技術最優的光伏產業基地。
如今,內蒙古的資源能源優勢和傳統產業基礎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作為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正在大力發展的新材料、新能源產業,市場前景不可限量,該市正在推進的燃料電池電堆等項目,都具有無限的市場空間。
大數據應用在首府市場前景不可限量
2020年,呼和浩特市獲批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并開通運行,中國“金融云谷”啟動建設,青城之光在全國高性能計算機中位列第4位,進入我國運算能力最強超級計算機行列。
呼和浩特市位于北緯40°-42°之間,是國際公認的大數據產業“黃金緯度區”,其氣候條件可以為數據中心節約降溫成本45%以上,并且能夠極大地延長服務器的使用周期。打造以大數據、云計算為重點的信息技術產業集群,成為該市不二之選。
目前,呼和浩特市作為全國唯一的基礎設施統籌發展類“國家大數據綜試區”,依托和林格爾新區、科技城2個核心區域,已形成“兩大產業園區、三大數據中心、一批大數據應用”的發展格局。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在該市投資近500億元,華為、百度、騰訊、浪潮等企業都在該市布局,110家應用企業已經入駐,相關上下游企業達到400多家,已經初步形成了大數據技術研發、服務器制造、數據存儲、超算及各類應用為一體的完整生態產業鏈。
呼和浩特市服務器裝機能力已經達到72萬臺,2021年可達145萬臺,遠期規劃可達368萬臺,規模全國第一;呼和浩特地鐵采用業界先進的城軌云解決方案,已建成的“多業務多線路的城軌云項目”,是全球首個城軌云。該市的大數據產業,已經具備了很好的發展基礎。
如今,呼和浩特市正在全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全力推動數字經濟在重點領域的應用。“城市大腦”今年1月已上線啟動;愛青城APP于4月29日正式上線;伊利集團率先建立了產品追溯程序和母乳研究數據庫;蒙牛集團建成全國首例乳業智能制造數字化工廠;蒙草集團建成草原鄉土植物種質資源庫;25家登云服務商完成2700多戶企業登云;4家企業建成自有工業互聯網平臺;呼和浩特市政務服務信息平臺與國家、自治區實現共享交換連接……
今天的呼和浩特市,既是數字新技術的“試驗場”,也是數字新模式的“練兵場”,更是數字新業態的“培育場”,大數據應用在首府的市場前景不可限量。
打造以區域休閑度假中心為引領的文旅產業集群
呼和浩特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里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這里是草原絲路的必經地,這里是我國第一個民族自治區的首府。呼和浩特市自然風光獨特、旅游資源豐富,壯麗遼闊的土默川平原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巍峨壯觀的大青山構筑起一道“山城相依、綠色繞城”的生態屏障,雄渾磅礴的黃河水演繹著游牧文化與農耕文化的交融碰撞,正在加快建設的北部敕勒川草原景觀文化旅游區和南部黃河景觀文化旅游區,將為各地游客圓夢“大草原”、唱響“黃河謠”。
推動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打造以區域休閑度假中心為引領的文旅產業集群,是呼和浩特市未來文旅產業的發展方向。今年,該市圍繞打造京津冀休閑度假“后花園”,重點“一北一南”2個文化旅游區。北部要在沿大青山區域打造一批集“吃、住、游、玩”為一體的“敕勒川小鎮”“敕勒川部落”;南部要將黃河沿線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資源有機結合起來,推動黃河大峽谷老牛灣旅游區創建國家5A級景區,加快神泉生態文化旅游區二期工程建設。借助伊利、蒙牛、蒙草等企業,大力發展企業旅游,積極發展生態游、研學游、快旅慢游等旅游新業態,為游客提供更豐富、多樣化的旅游產品。
以區域物流中心引領現代物流產業集群
呼和浩特市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利通達。這里是“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支點,是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橋頭堡”,是國務院批復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是除石家莊外距離首都最近的省會城市,是連接東北、華北、西北的重要樞紐,隨著京呼高鐵的通車,呼和浩特市已進入京津冀“兩小時經濟圈”,打造以區域物流中心為引領的現代物流產業集群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
今年,呼和浩特市要加快火車東站新商圈規劃建設,建成投用大型商業綜合體2個,啟動內蒙古SKP旗艦店項目等,同時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建設,加快中農聯國際冷鏈產業園落地,開工建設韻達、申通等電商物流項目。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還將啟動建設新機場空港物流園,并以沙良物流園為主體、沙爾營物流園為補充,致力于建設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打造服務呼包鄂烏一體化發展的生產生活型商貿物流樞紐。(記者鄭學良劉洋劉軍李海珍)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