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遼市現代農牧業將實現八大“新”突破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網站   時間:2017-03-24





      一是加快建成1000萬畝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進一步優化耕地功能布局,大力發展生態節水型農牧業,推廣良種良法良機集成配套和水肥一體化模式,新增低壓管灌和淺埋滴灌節水灌溉面積50萬畝以上,加快建成1000萬畝節水高產高效糧食功能區,糧食總產穩定在140億斤以上。


      二是肉牛實際加工能力突破20萬頭。畫好“五牛圖”,突出發展肉牛產業,加快“肉牛大市”向“肉牛強市”轉變。力促科爾沁牛業、邦杰肉牛、谷潤肉業達產達效,推進伊賽肉牛、牧合家肉牛產業化項目建成投產,全市肉牛實際加工突破20萬頭。重點培育科左中旗成峰、開魯縣雨田、科左后旗浩遠等7個肉牛交易市場,全市交易量達到160萬頭以上。實施肉牛種子工程,實現良種成為產品、繁育成為產業。


      三是農牧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以上。完善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統防統治玉米螟,提高重大疫病防控能力。推廣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農牧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5%以上。


      四是加快建成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打好綠色牌,發揮生態農牧業資源優勢,提升品牌影響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開展特色農畜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三品一標”認證面積達到300萬畝,產品產量達到150萬噸。


      五是大力培育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促進農牧業節本增效。推行農牧業清潔生產方式,深入開展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發展綠色種植、循環種養、休耕輪作,實現農牧業綠色可持續健康發展。


      六是壯大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完善龍頭企業與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建立種養加一條龍、產供銷一體化的生產經營體系,帶動35萬農牧戶增收致富,農牧民來自產業化收入的比重達到50%。


      七是玉米生產面積控制在1250萬畝。調優種植業,推進糧改飼、糧改經,青貯玉米發展到500萬畝,紅干椒、蒙中藥材等經濟作物達到300萬畝。引導多品種玉米種植,繼續壓減籽粒玉米70萬畝,將玉米生產面積控制在1250萬畝。


      八是建設區域性農畜產品批發市場。完善農畜產品市場銷售體系,構建體驗店、展示直銷店、網店等全方位立體直銷模式,搞活“農博”經濟,加快形成買全區賣全國的農畜產品流通大格局。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