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資源寶藏”的優勢和當地政府以“資源換市場”的熱情正在吸引大量的民間資本投資內蒙,這也成為疫情后我國民間投資回暖的表現之一。
7月20日,2021全國工商聯主席高端峰會暨全國優強民營企業助推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大會在呼和浩特召開。在大會舉行的集中簽約儀式上,內蒙古全區12個盟市簽約投資合作項目138個,涉及能源、農牧業、節能環保、數字經濟、裝備制造、建材化工、基礎設施、文化旅游、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12個重點領域。項目合同協議中正式協議項目42個,框架協議項目96個。其中,涉及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中國民營500強項目32個。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表示,內蒙古具有發展新能源的良好資源條件和產業基礎,正在謀劃推進新能源全產業鏈發展,為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正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南存輝表示,“雙碳”目標背景下,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將帶來“源、網、荷、儲”業態新變化,催生市場發展新機遇。
兩個月來,正泰已在內蒙簽約落地未來低碳能源技術應用研究院,框定了“風光氫儲”、“鄉村振興”、智慧城市生命線等項目及新能源產業配套制造基地。
即使是在疫情期間,能源企業在內蒙的投資收益也沒有受到大的影響。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新表示,特變電工集團今年上半年全集團收入達到了326億元,同比增長25%,利稅69億元,同比增長145%,較好的經濟增長與內蒙古綠色能源發展基地的貢獻所分不開。
特變電工集團將在內蒙古定位為公司最為重要的綠色能源產業基地,該公司與包頭市簽署年產20萬噸高純電子級多晶硅和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基地開發的重大投資協議,今年正在投資近100億元一期10萬噸全球最大的單體高純電子多晶硅建設項目已在包頭市土右旗化工園區開工建設,將于明年全面建成達產。
豐厚的收益增強了民間資本投資內蒙的信心。張新表示,近年來公司已累計在蒙投資超了100億元,“十四五”期間計劃持續投資內蒙,將超過500億元。
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高云龍表示,內蒙古堅持把推進民營經濟發展作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抓手和關鍵突破口,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營造了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從2020年內蒙古民營企業100強榜單看到,內蒙古的民營企業100強入圍門檻已近15億元,收入總額已達63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1.98%和8.68%。今年前四個月,規上企業實現營收4890億元,利潤587.9億元,其中民營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5倍,石泰峰向民企推薦的內蒙投資方向還包括現代煤化工、稀土新材料的深加工產業鏈,數字經濟,現代農牧業,商貿物流和加工制造等產業等等。
“我們深切感受到自治區發改委等部門與各盟市政府以資源換產業的強烈意愿,也感受到了務實高效的服務熱情與開放便利的營商環境。”南存輝說。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秘書長,自治區常務副主席張韶春在做項目推介時稱,內蒙古是唯一同時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政策的地區,內蒙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也一定會兌現承諾,讓廣大企業充分享受政策紅利。
民企投資內蒙的熱情也折射出來疫情之后我國新一輪民間投資回暖的態勢。國家統計局投資司司長翟善清近日撰文指出,上半年民間投資穩步恢復,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5.4%;兩年平均增速為3.8%,比一季度加快2.1個百分點。其中,農林牧漁業民間投資增長25.1%,制造業民間投資增長21.1%,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增長17.2%,房地產開發民間投資增長14.7%,社會領域民間投資增長11.0%。
今年以來,中央和相關部門出臺的進一步落實減稅降費措施、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多措并舉降低企業成本、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等多項措施,合力促進民間投資的發展。
高云龍要求廣大民營企業以新發展理念武裝頭腦,以科技創新為主要動力,以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為主攻方向,關注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技術、新方法提升核心競爭力,“苦練內功”、要找出低效率環節,加快企業綠色轉型、數字化轉型,切實把勞動力和成本優勢,轉換為產業優勢、技術優勢和價值優勢。
轉自:第一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