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助推內蒙古涉外經濟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1-09-23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金融支持涉外經濟發展新聞發布會。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內蒙古自治區分局副局長張永春,經常項目管理處處長全江波、資本項目管理處處長胥曉武,介紹2021年前7個月金融助力涉外經濟發展情況,并共同回答相關問題。


      張永春介紹,今年前7個月,內蒙古銀行本外幣涉外收付款總額166.10億美元,同比增長44.59%,規模居近年同期高位。服務貿易收支6.27億美元,同比增長12.97%。資本和金融賬戶收支56.33億美元,同比增長119.86%。其中,直接投資收支36.17億美元,同比增長49.64%,利用外資整體穩定,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保持理性。銀行結售匯總額84.42億美元,同比增長16.66%。


      精準促進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深入推進區域外匯金融市場發展與對外開放,為內蒙古涉外經濟發展和向北開放橋頭堡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持。前7個月,為1299家出口企業便利收匯34.17億美元,指導銀行為88家企業利用電子單證渠道辦理貿易收付匯1.31億美元;服務貿易項下對外支付稅務備案核驗業務384筆、金額5.57億美元,惠及96家企業。


      扎實推動上調企業境外放款宏觀審慎系數、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取消非投資性外商投資企業資本金境內股權投資限制等跨境投融資改革措施落地,支持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今年前7個月,境外直接投資流出2.42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流入5.08億美元。


      助力企業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自2016年政策實施至今年一季度,累計借用外債50.64億美元,外債加權平均利率低于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自治區畜牧、制造、能源等重點產業升級轉型提供了有效資金支持。


      深化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允許跨國企業成員公司通過跨境資金池方式,在集團內實現本外幣資金歸集調劑,提高大型企業資金使用效益,促進自治區"總部經濟"發展。目前,全區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企業歸集外債額度634.69億美元、境外放款額度127.59億美元,通過資金池業務為企業節約資金近5000萬元。


      擴大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應用場景,以"區塊鏈+跨境金融服務"為著力點,助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銀行風控難問題。目前已開通企業出口應收賬款融資、信用信息授權查驗、服務貿易稅務備案電子化銀行核驗和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實性審核四項業務場景,幫助40家出口企業融資2.48億元,支持企業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結匯2.54億元。


      建立專項政策輔導機制,對100余家貿易投資企業開展"一對一"跨境人民幣政策輔導,提高市場主體的認知度。今年前7個月,新增使用人民幣跨境結算的企業600余家。推進更高水平跨境人民幣貿易投資便利化試點,指導商業銀行為50家優質企業提供便利化服務,辦理業務233筆、金額20.23億元。


      引導商業銀行與毗鄰俄蒙商業銀行拓展賬戶行關系,暢通雙邊本幣結算渠道,與俄蒙商業銀行建立賬戶行關系已達57個,開立金融同業往來賬戶127個,對蒙賬戶已覆蓋蒙方所有商業銀行,對俄賬戶覆蓋俄羅斯遠東地區。今年前7個月,全區對蒙人民幣跨境結算90.73億元,同比增長32.42%,占全國對蒙人民幣跨境結算的75.81%;全區對俄人民幣跨境結算8.29億元,占自治區對俄本外幣結算的12.29%。


      豐富區域外匯市場參與主體和衍生品種類。全區具備結售匯業務資質的銀行分支機構達992家,批復3家財務公司開展即期結售匯業務,全區外匯市場已經形成包括即期、遠期、掉期和期權等較完備的基礎產品體系,及多元化的市場參與主體,能夠較好滿足企業避險需求。


      培育企業風險中性理念。上半年在全區范圍開展了企業匯率風險管理專項工作,通過差異化指導、銀企對接、政策產品推介等形式,幫助企業主動適應匯率雙向波動常態。今年前7個月,開展150次企業走訪座談,完成對100余家重點企業匯率避險輔導;全區遠期結售匯簽約額3.66億美元,履約額1.49億美元,是去年同期的5.5倍。


      下一步,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將繼續深入落實"放管服"改革措施,著力提升外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質效,助力自治區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發展新格局。精準落實便利化改革措施,積極爭取貿易收支便利化等試點政策,并使之真正惠及自治區企業。進一步提升涉外金融服務水平,拓展地區金融外匯市場廣度和深度,引導市場主體樹立風險中性理念,鼓勵企業用好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支持重點行業企業境外融資。持續推動在大宗商品貿易等重點領域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人民幣跨境使用,為自治區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高效金融服務。(王佳)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