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要持續做大煤炭化工、裝備制造、食品醫藥“三業”規模,謀劃好非資源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上做文章。該區黨工委書記李艷榮日前這樣表示。
圍繞打造新型煤化工、高新技術裝備制造和食品醫藥3個百億元工業產業集群和5個現代服務業產業城,開發區在招商引資工作中,注重瞄準全國500強和行業百強企業,抓好煤化工等產業鏈條中關鍵項目的引進和建設,力爭全年開工建設工業重點項目40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5億元。
其中,通遼金煤化工有限公司在全球首創煤制乙二醇項目一期年產15萬噸乙二醇、10萬噸草酸項目已完成投資30億元,去年生產乙二醇10.2噸、草酸5噸,實現銷售收入10.5億元的基礎上,計劃投資15億元對現有恩德爐造氣、乙二醇合成裝置進行技術改造,力爭年內開工建設,形成年產40萬噸乙二醇生產能力。
開發區現有工業企業241家,其中非公企業238家,非公企業占全部工業產值比重達到98%。按照通遼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55條意見和2013行動計劃要求,開發區進一步加大對民營企業的鼓勵和扶持力度,制定出臺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建立中小企業貸款財政貼息制度、民營企業應急互助制度及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和自主創新等10項政策,繼續提升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能力,引導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幫助停產企業加快資產重組,積極盤活產能。今年,力爭完成工業產值300億元,完成增加值85億元,增長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力爭完成增加值75億元,增長20%。
圍繞產業轉型升級和不斷擴大現代服務業規模,開發區啟動蒙東物流城、蒙東金融城、科技與創新產業孵化器暨大學生創業城、科爾沁馬城和現代信息服務產業城等5個現代服務業平臺建設,以平臺建設為基礎,引進了中國農牧產品物流城、北汽福田蒙東汽車城、保稅物流中心等24個實力企業入駐。在鞏固物流產業成果的同時,開發區將繼續擴大金融產業規模,繁榮實體文化產業,豐富現代服務業內容,強力提升第三產業比重,依托產業平臺的吸納能力,不斷吸引項目入駐,做大做強第三產業規模。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