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供銷合作社搭建的這個平臺,我們的特色農產品就能進入天津市場,社員們的收入肯定還能增加。目前第一批貨164噸小雜糧已經運到天津市北辰區,正好能趕上春節前的好行情!”說起把特色農產品賣到天津的事兒,赤峰市巴林左旗振興農副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胡振和很是高興。正是由于供銷合作社的這一次產業對接,讓他們合作社的每個社員都能增收2000至3000元。
為了能夠讓我區特色農產品進入京津市場,站住腳、賣得好,進而帶動農牧民增收,2013年,自治區供銷合作社分別與北京市和天津市供銷合作社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在鮮活農產品、土特產品經營方面建立優先采購合作關系,由北京和天津市供銷合作社發揮遍布城鄉的連鎖經營網絡和商品物流集散優勢,組織內蒙古的牛羊肉、大米、雜糧雜豆等鮮活農畜產品進入京津市場。
作為受益農民之一,巴林左旗隆昌鎮野豬溝村村民李恩財告訴記者:“剛剛拿到理事會發的二次返利,我的3噸半谷子多拿了2700元,這樣的好事兒,哪兒找去?”今年60歲的李恩財是振興農副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社員,已經種了6年有機谷子,收入每年都達到5萬元以上。
和李恩財一樣,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衛東辦事處向陽村村民付德忠種植有機大米也已經有6個年頭。2012年,他與向陽銀珠有機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簽訂了50畝水稻的訂單,今年合作社以每斤高于訂單價0.22元的價格,回收了水稻,僅此一項他就增加了4萬多元的收入。對于自己的大米進了北京市場,他很是得意,“如果不是咱的大米質量過關,能進了人家北京的大超市?”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