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26日專電 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水務局獲悉。
目前,包頭市分質供水工程已累計完成投資6.57億元,覆蓋人口143.36萬人,成為國內首個基本實現分質供水的百萬人口城市。今年73歲的王秀梅家住包頭市昆都侖區佳園小區,她所在的小區于2007年進行了供水管網改造。
王秀梅說,管網改造前,家里的自來水水質很差,燒開后水垢特別多,尤其到了夏天雨季,水有很大的異味,平時喝水、做飯都得用桶裝水。
管網改造后,王秀梅家有了兩條用水管,一條是自來水管道,平常主要是用來洗衣、洗菜和沖廁;另一條是直飲水管道,主要是飲用和做飯。她說:“現在我們喝的管道直飲水都是清澈甘甜的地下水,比以前好多了,喝著放心,價格也比桶裝水便宜三分之一。”
目前,在包頭市像王秀梅所在小區這樣享受到城市分質供水服務的小區共有450多個,覆蓋人口達143.36萬人。一些暫時沒有進行改造的小區中,也都設有自助水屋,居民通過刷卡或者投幣就可以購買到價廉質優的飲用水。
包頭市健康水管理服務中心主任王鎖介紹說,包頭市供水水源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黃河水、水庫水和地下水,其中黃河水占70%左右。作為全國極度缺水的城市之一,包頭市城市規劃區的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100立方米,且水質較差,屬于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和水質型缺水城市。
為了改善城市居民飲水質量,2004年起,包頭市開始實施“健康飲水工程”,在各社區開展管網改造,改變傳統的統一給水方式,通過兩套管網系統,向居民輸送不同水質等級的生活用水。其中,直飲水管網采用優質地下水作為水源。
王鎖說,直飲水在送到居民家中前,經過了深度凈化處理,去除了水中有機物、細菌、病毒及過量金屬離子等有害物質,保留了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水質完全符合國家有關飲用水水質的有關標準。
據統計,截至2012年11月底,包頭市健康水工程已累計建成62個水站、116個水屋、140個現制現售水機,累計完成投資6.57億元,全市70%的人口喝上了健康水,成為我國百萬人口以上城市基本實現分質供水的第一城。
來源: 新華網內蒙古頻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