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改革開放后,隨著農牧業機械化進程加快,馬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小,牧民養馬的積極性銳減。到上個世紀90年代,錫林郭勒馬的數量已經不到800匹了。
經過改良所得的新錫林郭勒馬與1987年自治區政府命名的錫林郭勒馬血統有了很大不同,不僅保留了蒙古馬耐力好、卡巴金馬適應性強等特點,還具備了英國純血馬速度快的優勢。
近年來賽馬運動在國內悄然興起,北京、上海等地涌現出了不少馬術俱樂部。在我區,馬業依托游牧文化、草原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那達慕等馬術比賽場次日益增多,激發了越來越多的入們躍上馬背。
據《錫林郭勒畜牧志》記載,1952年以來,錫林郭勒馬這個新品種經過35余年的培育改良,于1987年成型。1990年,錫林郭勒馬培育技術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然而,改革開放后,隨著農牧業機械化進程加快,馬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小。尤其是牧區實行草場承包責任制、大量建設網圍欄草場后,以傳統群牧方式發展馬業越來越難,牧民養馬的積極性銳減。到上個世紀90年代,錫林郭勒馬的數量已經不到800匹了。
“快看,‘太陽花’又要奪冠了!”9月24日,在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舉辦的首屆中國馬術大賽83公里國際標準耐力賽中,一匹肩部印有203號、臀部印有白色“太陽花”的駿馬最先沖過終點。場上的觀眾再也坐不住了,鼓掌、歡呼,整個賽場沸騰了……
又是“太陽花”第一!
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自治區馬業協會秘書長芒來一眼就認出,這匹馬來自白音錫勒草原馬場。對“太陽花”的出色表現他成竹在胸,近幾年在我區舉辦大大小小的賽事中,“太陽花”———白音錫勒草原馬場培育出的新馬屢屢奪冠。被注入英國純血馬血液的新錫林郭勒馬,體型高大優美,既有速度,又有耐力,是我區傳統馬產業以下簡稱“馬業”邁向現代馬業所依賴的主力軍。
昔日榮殤
提起錫林郭勒馬,不少人的認識還停留在上個世紀。
1950年,為提高我國馬匹的工作能力,適應農業、運輸業及國防需要,我國從蘇聯大量引進優良種馬。當年5月,50匹蘇聯卡巴金馬落戶歸綏市現呼和浩特市南門外的種馬改良場,1952年將這些馬遷到包頭市郊的內蒙古麻池種馬繁殖場,1956年又遷入錫林郭勒種畜場即后來的白音錫勒草原馬場。自此,以蒙古馬為母本,以卡巴金馬為父本雜交改良成的錫林郭勒馬在這里誕生。當時,我區還在正藍旗五一種畜場,以蒙古馬與蘇高血馬、頓河馬雜交培育商都河馬。1987年,自治區政府將這兩地改良后的3000多匹馬合并命名為錫林郭勒馬。
錫林郭勒馬四肢堅實、適應性強、發病率低、繁殖性能好、力速兼備,育成以來很快成為馬中新寵,廣泛用于耕地、騎乘、競技,先后在全運會、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全區少數民族運動會和那達慕大會上奪冠。
“那時候有一匹錫林郭勒馬,比現在有一輛寶馬牌汽車還牛氣。一馬難求促進錫林郭勒馬迅速增量,白音錫勒草原馬場育種高峰時有2000多匹。”自治區政府原秘書長、自治區馬業協會理事長烏蘭巴特爾回憶道。
據《錫林郭勒畜牧志》記載,1952年以來,錫林郭勒馬這個新品種經過35余年的培育改良,于1987年成型。1990年,錫林郭勒馬培育技術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然而,改革開放后,隨著農牧業機械化進程加快,馬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小。尤其是牧區實行草場承包責任制、大量建設網圍欄草場后,以傳統群牧方式發展馬業越來越難,牧民養馬的積極性銳減。到上個世紀90年代,錫林郭勒馬的數量已經不到800匹了。
據芒來介紹,內蒙古馬業對我國農牧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前,全國耕地、拉車等所用馬匹中的75%由我區提供。1975年時,全區有239萬匹馬,如今全區馬匹的數量已銳減到30多年前的五分之一。
2000年4月3日,當在日本留學8年的芒來回到母校內蒙古農業大學時,這個研究養馬學的博士卻發現幾乎沒有人談馬的事情了,養馬學課程在內蒙古農業大學也停止教學多年了。
沒有了馬,草原就沒有了生命力。在惋惜聲中,人們在思索,傳統馬業風光不再,寄托著內蒙古人深厚感情的馬兒難道就這樣退出歷史舞臺了?
復興之路
國內傳統馬業沉寂,而國外競技賽馬和馬業博彩已開展了百余年。
上世紀90年代,在北京工作的奧地利銀行家皮特看中了錫林郭勒馬,收購了白音錫勒草原馬場。他從國外引進9匹英國純血馬,著手改良錫林郭勒馬,目的是搞速度賽馬和馬業博彩。
“皮特在內蒙古搞馬業能掙錢,我們為什么不行?”芒來等關注自治區馬業的人士向自治區政府有關部門建言,“馬業是內蒙古的特殊產業,在我區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底蘊。雖然傳統馬業淡出人們的生活,而以體育賽事、文化娛樂、旅游和馬產品為主的現代馬業,對我區競技體育與文化的發展同樣有著巨大價值。”
2009年,在烏蘭巴特爾和芒來牽頭呼吁相關部門成立自治區馬業協會后,首先從皮特手里收購了白音錫勒草原馬場,全部家當是400多匹錫林郭勒馬,其中有200多匹基礎母馬,還有26匹英國純血馬。
怎樣從傳統馬業向現代馬業轉變?光靠蒙古馬和錫林郭勒馬根本不可能,必須有國外優良馬種,但這樣的馬一匹就價值幾千萬元,所以只能使用過渡品種,改良錫林郭勒馬就是最好的選擇。
“2010年,我們建成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旗良種馬繁育基地,引進英國純血馬等6個品種共計54匹,今年又從愛爾蘭、德國、荷蘭等地引進22匹良種馬。我們選用最優秀的公馬改良錫林郭勒基礎母馬,馬的質量有了很大提升。目前,白音錫勒草原馬場有600多匹新錫林郭勒馬。”芒來說。
經過改良所得的新錫林郭勒馬與1987年自治區政府命名的錫林郭勒馬血統有了很大不同。它在擁有蒙古馬、卡巴金馬或蘇高血馬、頓河馬血統基礎上,還注入了英國純血馬的血液。新錫林郭勒馬不僅保留了蒙古馬耐力好、卡巴金馬適應性強等特點,還具備了純血馬速度快的優勢,自治區馬業協會將其命名為“新錫林郭勒馬”。
“傳統的賽馬是長距離的耐力比賽,而現代國際比賽大多在800至3200米的速度比賽,所以培育新錫林郭勒馬就是為了在短距離賽馬上與國際接軌。”芒來說,“未來與國際現代馬業接軌,新錫林郭勒馬將成為我區馬業的‘主力軍’。”
接軌國際
在烏蘭巴特爾看來,接軌國際現代馬業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精細化管理。在配種方面,既要講血統,又要看成績和外形;在調教馬的方式上,既要每天遛馬,又要不定期測試成績。
在伊金霍洛旗的純血馬基地,76匹純血馬已完全適應了當地的飼養管理生活環境。暖氣、通風扇、驅蚊器皿、溫度測試儀、自動飲水器水槽、精料槽、干草架……在干凈整潔的馬廄里一應俱全,每匹馬都有一個18平方米的“家”。每名飼養管理員都經過專門培訓,按時給馬添草料、搞衛生。
在白音錫勒草原馬場,整齊劃一的馬廄內干凈整潔,每匹馬身上都按出生年份烙上編號。翻開馬兒的檔案,每匹馬的家族成員及其比賽成績等內容一一在案。
一匹匹小馬駒正在孕育,它們能否承擔振興我區馬業的重任?
在多次比賽中嶄露頭角的新錫林郭勒馬帶給人們更多信心。芒來說:“新錫林郭勒馬必將成為今后自治區和全國賽馬業的良駒,內蒙古可望為全國提供最好的賽馬!”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賽馬運動在國內悄然興起,北京、上海等地涌現出了不少馬術俱樂部。在我區,馬業依托游牧文化、草原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鄂爾多斯市、錫林郭勒盟、興安盟、呼倫貝爾市和通遼市都有了賽馬訓練及比賽設施,那達慕等馬術比賽場次日益增多,激發了越來越多的人躍上馬背。這樣的氛圍,對育馬、養馬、賽馬、馬匹交易、馬業人才培養、馬科學研究、馬術培訓等馬產業鏈的延伸起到了巨大促進作用。
新錫林郭勒馬不但縱橫賽場,同時也“馳騁”市場。
“你那里還有‘太陽花’要賣嗎?”每次重大比賽結束,白音錫勒草原馬場場長色布格總是被買馬的人們團團圍住。
“本來打個液氮印跡是為了防盜,沒想到成了大家識別好馬的標志了。”烏蘭巴特爾說,“看來新錫林郭勒馬的市場不錯!”
作為新錫林郭勒馬的良種繁育基地,白音錫勒草原馬場每年僅出售幾十匹公馬,母馬作為基礎母馬與英國純血馬雜交改良。因為數量有限,“太陽花”成為了炙手可熱的馬匹。
“2010年以前的公馬已經賣完了。1匹新錫林郭勒馬能賣3至8萬元,不到1周歲的馬駒就能賣5萬元。尤其是今年,來自北京、上海及我區各盟市的客戶共買走80多匹新錫林郭勒馬。”色布格說,“客戶尤其是牧民買回去既能參賽,又能改良自己的馬匹。一匹蒙古馬能賣3000至5000元,牧民改良后一匹馬至少賣2萬元,還節省了草料。”
對于明年的市場,色布格更是充滿了信心。因為今年白音錫勒草原馬場選用迪拜國贈送我區的世界頂級純血種公馬配種,這預示著明年馬場的小馬駒將更為優異。
當然,我區現代馬業與國際現代馬業相比還有著一定的差距,馬業人才便是制約馬業發展的瓶頸之一,缺乏專業的馴馬師、騎手、營養師和獸醫等人才。國外有專門的馬術學校,騎手是大學本科畢業,而我區的騎手是6至12歲的小孩;國外的營養師在喂料方面非常講究,賽前要喂各種藥品、補品,補充礦物質、維生素。而在我區,這些還在摸索當中。
芒來表示,聯合國207個成員國和地區,有88個國家和地區發展馬博彩,這些國家和地區中大部分與我國一樣是反對賭博的,但可以賽馬。他期盼著我國適時開放賽馬彩票,那樣馬業將是最大的受益者,育馬、養馬、賣馬、賽馬、騎馬、馬術、馬具、馬文化等畜牧業領域都會有空前的發展。一旦時機成熟,賽馬法律和制度出臺,國內各大城市的賽馬和馬業博彩都搞起來后,內蒙古的馬產業、馬文化就會興旺發展起來。
烏蘭巴特爾說,在資金投入上,自治區馬業協會正在向有關部門申請新錫林郭勒馬的良種馬補貼。
要真正憑借新錫林郭勒馬從傳統馬業邁向國際現代馬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還有很多值得思考探索的東西……
找準著力點勇闖新征途
馬業主產區內蒙古正身處由傳統馬產業向現代馬產業轉型時期,如何找準轉型發展的著力點,讓現代馬產業在內蒙古大放異彩,是需要認真思索的重要課題。
現代馬產業與傳統馬產業最大的不同在于,傳統馬產業的主要特點是馬匹以役用為主,主要包括農用、交通、軍事和產品生產等等;而現代馬產業主要特點是馬匹以非役用為主,主要包括賽馬、馬術、體育、娛樂、旅游、健身等。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馬產業是支柱產業,在GDP中均占有很高的份額,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作為我國乃至世界馬品種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內蒙古是舉世公認的現代馬品種發源地。雖然,目前我區馬產業存在市場發育程度低、綜合開發和利用能力不高、沒有形成消費熱點等問題,與其曾經擁有的輝煌形成了極大反差。但是,馬產業對于我區來說,既是最具有特色的產業之一,更是商機無限、前景遠大、亟待開發的朝陽產業。
如何加快發展現代馬產業?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越的基礎條件,為我區明確了目標:發展以馬文化為依托、以現代賽馬業為帶動的綜合型馬產業。而實現這一目標,需要著重在以下方面下功夫。
首先,提高認識。目前,馬產業在自治區乃至全國發展不足,效益不高,規模不大。國際上發展現代馬產業的成功經驗表明,馬產業大有潛力可挖,建立馬經濟產業鏈,有利于擴大就業和內需、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在群眾收入提高、實體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區發展現代馬產業的條件已經具備。
其次,加大規劃力度。我區在規劃建設馬產業時,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發展育馬、馴馬和飼料加工等產業,著力培養賽馬和馬術專才。
第三、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現代馬產業不僅在我區,在全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需要有針對性地出臺系列政策加以扶持。馬產業鏈很寬泛,涉及馬匹繁育、馬匹馴養、飼料生產、馬匹和騎師裝備生產等產業,文化產業、傳媒業、旅游業、交通物流等產業也與馬產業相關聯。只有政府和有關部門出臺切實有力的扶持措施,才能切實加快馬產業的發展步伐。
馬產業對于我區而言,是打造民族文化大區品牌的需要,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需要,是拓展居民就業渠道的需要,是尋求科技創新突破的需要,更是保持民族精神文化的傳承的需要。我們有理由相信:注入新思想、踏上新征途的內蒙古馬產業,必將“跑”出美好的未來!
【產經傳真】
美國馬業的發展路徑
美國是馬業超級大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有2400萬匹馬,在數量和質量上均為世界之冠。隨著現代馬業的發展需要,在上個世紀中,該國馬已經從主要用于工作性質轉化為用于娛樂,馬匹的數量減少而質量逐年提高,運動用馬比例增加。
美國非常重視馬的育種工作。美國的馬主要從英國、法國、阿拉伯等國家引入純血馬、阿拉伯馬、潑雪尤馬等,經過風土馴化和雜交培育,育成了摩根馬、夸特馬、標準快步馬、美國騎乘馬、田納西走馬、帕路斯馬和美國花馬等新品種。這些馬基本上能滿足美國對馬匹多方面的需求,并能適應美國生態環境。現代賽馬的主要品種———純血馬的生產,美國第一,估計純血母馬總數量為8-10萬匹。馬業產生的經濟效益,年創造國內生產總值1121億美元。在美國,馬業為人們提供了140萬個全日制工作,馬業雇用的人數超過鐵路、廣播電臺和電視。
美國馬場采用集約化經營管理及配套的先進科學技術,馬的育種、繁殖、飼養管理,幼駒培育,調教訓練,均嚴格按科學要求辦事,并利用電腦儲存了每匹馬的資料檔案。美國馬場培育的馬匹譜系記載詳細,體質外貌好,競技能力測驗及時,并做后裔鑒定,培育出來的馬匹部分銷售到國外,馬匹的質量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美國養馬場出售種馬,經濟效益高,優良種公馬1匹可售百萬美元以上,母馬每匹可售2至50萬美元不等,1至2歲駒售價上萬美元。所以,大部分馬場經營有利可圖。
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里,培育純血馬技術的一大特點是,培育與調教分工明確。種馬場并不把馬駒養到2歲,繁殖馬是為了在馬駒1歲時出售,差不多所有的1歲駒都拿出去拍賣。另一些人買1歲駒專門進行調教后參加賽馬。種馬場常年只養種公馬、母馬和哺乳駒,此外還有主人認為個別的幾匹優良的馬不賣。僅大型種馬場才有自己的調教廄,而多數是把馬駒送到私人調教廄或調教中心去進行訓練,準備參賽。馬駒通過賽馬測驗后,有價值的馬回到馬場育種用,繁殖后代。
美國各大城市均有賽馬場,年投入賽馬業的經費為50億美元以上。觀看賽馬的人僅次于看足球賽的人,已成為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項重要內容。美國賽馬場大都建在交通方便、場地開闊、綠草如茵的郊區。每逢賽馬日,賽馬場內人頭攢動,歡聲震天,是集郊游和博彩于一體的消閑理想去處。美國賽馬會經營的產業很廣泛,均為私營企業,政府只管按章監督和收稅。
美國賽馬業均為綜合經營的經濟實體,資金雄厚,收益可觀,為國家稅收和公益慈善事業的強大支柱之一。賽馬在美國馬業中占重要地位,又對促進乘用馬品種培育起到積極作用,一方面滿足了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又給政府增加稅收,還可解決失業等社會問題,使整個行業納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值得我們研究。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