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烏蘭木倫遺址發現7萬年前古人所用古泉


    時間:2012-11-01





      考古人員日前認定,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烏蘭木倫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活動遺址發現的古泉至少已流淌7萬多年,這潭優質泉水極有可能是古人類選擇生活在此的主因。考古人員通過對遺址所在地及周邊地區地質、地貌的綜合考察初步確定,烏蘭木倫遺址“1號地點”地處一條河流入湖處的三角洲地帶。但考古工作者分析后認為,古人類和動物飲用湖水的可能性并不大。

      “鄂爾多斯高原咸水湖居多,根本無法飲用,因此泉水才是更好的選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博士劉揚說,大量石制品和古生物化石均出土于古泉周圍,專家通過碳14和光釋光方法檢測后認定,這里7萬年前已經有人類活動的痕跡,據此判斷,古泉的形成時間應該更早。

      鄂爾多斯青銅器博物館館長王志浩認為,古人類具有逐水草而居的特點,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灣清水,才使烏蘭木倫遺址的古人類在此生存了4萬年之久。這些線索也表明,荒原上建起的康巴什新區在數萬年前已非常適宜人類居住。

      據王志浩介紹,烏蘭木倫遺址所在地原名為“呼和塔拉”,即“青色的草原”,為更加突出地域特色,古泉水現已被命名并注冊為“呼和塔拉”泉水。目前,各項水質檢測工作正在進行中。

      烏蘭木倫遺址位于鄂爾多斯市康巴什新區的烏蘭木倫河畔。2010年9月起,國內多家單位曾先后3次聯合對此處遺址進行發掘,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和古生物化石,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專家認定,這處遺址所展示的,已不是單一遺址所具有的文化個性,而是代表由一群遺址共同搭建的一個舊石器時代中期文化體的共性。該遺址的發現,極有可能為重構中國舊石器時代中期考古學文化時空框架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烏蘭木倫遺址的重要性,2011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將其評為當年中國六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