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村莊建設讓內蒙古一些農牧民住上別墅


    時間:2012-10-29





    深秋的內蒙古自治區鄂托克前旗城川鎮陽光明媚。鄉道兩側成片的玉米地盡頭,幾棟灰瓦紅墻、尖頂造型的平層別墅格外顯眼,仿佛是歐洲某個農場一景。

      記者走近其中一棟別墅,一名瘦高的中年男子微笑著迎上來。他叫劉志剛,今年57歲,是一位農民,這棟別墅是他不久前搬入的新居。只見客廳寬暢明亮,餐廳優雅別致,廚房、衛生間、車庫等設施一應俱全,屋外頂棚上還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

      “這是政府給我們蓋的新房,條件比老房子好多了。可以說城里人家里有啥,我們家就有啥。”劉志剛說,他的房子有160平方米,其中100平方米的建設和配套費用由政府全額補貼,超出部分的費用按每平方米2000元收取,住上這套房子他只花了12萬元。

      記者采訪獲悉,這些農牧民新居是鄂托克前旗城川鎮糜地梁嘎查(村)落實國家統籌城鄉發展戰略、建設新型村莊的試點項目之一。經過一年多建設,全嘎查建成了73套、總計1萬多平方米的平層別墅,道路綠化、輸電線路和天然氣管道等配套設施正在完善,為此政府投資了近3000萬元。

      去年6月,鄂托克前旗全面啟動統籌城鄉試點建設工作,試點鄉鎮、嘎查(村)鼓勵那些耕地、牲畜達到一定規模并具有一定種植和養殖能力的農牧民留居在農村牧區,通過投資補貼等方式,幫助他們就近搬入新居。啟用新建養殖棚圈,配備大型農機具和節水灌溉設備,以改善他們的生產生活條件。目前,部分農牧民新居建成并投入使用。

      與此同時,對于自愿轉移進城的農牧民,政府則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保證其進城有事干、生活有保障。原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不變,可以通過轉包、出租、入股等形式進行流轉。截至2011年底,全旗累計轉移農牧民5000多戶、1.8萬余人。

      糜地梁嘎查的劉志剛就是留居農村的農民。他家承包了150畝水澆地,全部種植玉米,并舍飼圈養120多只羊,全家年純收入可達10萬元左右。

      離開劉志剛的家,記者又驅車前往正在建設中的城川鎮大溝灣新型村莊。在施工現場,一棟棟錯落有致的平層別墅已經完成主體工程和外墻裝修,一個現代化的新型村莊初現雛形。

      據了解,大溝灣新型村莊建設由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援建,項目總投資1.5億元,總建筑面積4萬平方米。其中,平層別墅200套,可安置附近的大溝灣村、大場則村居民約600人,同時配套建設幼兒園、衛生所和社區服務綜合管理中心。

      鄂托克前旗城川鎮黨委書記何統業表示,大溝灣新型村莊建成后,將引進農牧業龍頭企業,建設種植和養殖業基地,把這個村建成產業有支撐、收入有保障、生活有質量的新型村莊,力爭達到年人均純收入突破3萬元的目標。

    來源: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