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這兒看不上電視,大家干完農活就靠打牌打發時間。現在能看到幾十套電視節目,能了解外面的信息,還能通過電視節目學養殖和種植技術,真是太好了。”舍必崖村村民張培領說。和林格爾縣舍必崖鄉舍必崖村地處偏僻。
2010年6月,和林格爾縣廣播電視局派工程技術人員到鄉里的“盲點村”安裝村村通直播衛星接收設備,舍必崖村里的30多戶村民看上了電視。這一年是自治區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實施第三階段的最后一年。“十一五”期間,內蒙古完成1.54萬個20戶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設任務,其中1萬多個村采取直播衛星方式,5000多個村采取有線聯網、MMDS等方式,增加廣播電視覆蓋用戶近45萬戶,覆蓋人口約156萬,張培領和舍必崖村的村民就在其中。
1998年,為解決廣播電視信號覆蓋“盲區”群眾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的問題,國家在全國范圍內組織實施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1999年6月,自治區決定成立全區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領導小組。
1999年的數據顯示,內蒙古有分布在82個旗縣市區的3000多個廣播電視盲點,大部分是老、少、邊、貧地區。截至2011年底,內蒙古村村通工程累計投入建設資金3億多元,如期完成了“九五”、“十五”、“十一五”各個階段的工程建設任務,全區實現了20戶以上自然村廣播電視村村通的任務目標,解決了295萬農牧民群眾聽不到廣播、看不到電視的問題。到2011年底,我區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分別達到97.41%和96.19%。
2012年3月14日,國家廣電總局、財政部與內蒙古在內的7省區政府在京簽訂了《直播衛星戶戶通工程目標責任書》。從“能看到”到“能更好地看到”,從村村通到戶戶通是農村牧區廣播電視公共服務水平的又一次提升。
自治區廣播電影電視局局長艾麗華說:“自治區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利用直播衛星方式解決了70余萬用戶看電視的問題,現在戶戶通工程要實現的是全區有線電視未通達地區,包括2008年以前的村村通用戶,都要采用直播衛星的覆蓋方式實現戶戶通,從而解決農牧民群眾聽廣播、看電視節目套數少、質量差等問題。”
戶戶通工程實施后,農牧民可以通過直播衛星免費收聽收看到48套廣播電視節目,同時還能實現應急廣播和電話入戶服務。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