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近5年的試驗,以有機肥治理荒漠化和改良土壤公益工程已在內蒙古、青海等地取得成效。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技術在治理荒漠化和改良土壤方面,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并能在治理荒漠化的同時較好實現節能減排效果。記者采訪了解到,以有機肥治理荒漠化和改良土壤公益工程,由華夏文化紐帶工程執行委員會與北京德邦有機肥業有限公司共同實施。
今年9月下旬,華夏文化紐帶工程執行委員會邀請國家各有關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并會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聯合國糧農組織非洲事務高級顧問阿爾貝托·米凱里尼,共同組織了對以有機肥治理荒漠化和改良土壤公益工程的調研論證工作。通過對內蒙古和青海等地示范基地的考察,阿爾貝托·米凱里尼先生確認,這一技術具有在世界、特別是在非洲推廣的價值。
參加調研論證的專家認為,目前我國的沙漠及沙漠化面積占國土面積的17.6%,土地的荒漠化現狀十分嚴重。同時,大量農田由于過度使用化肥的問題,土壤板結化現象嚴重。目前推廣這種以有機肥治理荒漠化和改良土壤的技術在農業和環保領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從2007年至今的5年時間里,通過公益性投入實施的以有機肥治理荒漠化和改良土壤項目走過了實驗階段;在確證其有效的基礎上,應通過公益方式繼續予以推廣,特別重要的是,也應將其轉化為產業化運作,使其在我國的治理荒漠化和改良土壤領域發揮越來越重大的作用。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