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 9月26日晚9時,“北疆口岸行”記者團一行來到呼倫貝爾市航空口岸進行采訪,呼倫貝爾市口岸辦公室負責人以及海拉爾區政府有關負責人接受采訪,
他們說,海拉爾航空口岸是呼倫貝爾重點建設的國家一類口岸,海拉爾區在中國與俄蒙、歐洲的貿易與經濟技術合作中,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轉口貿易商埠,是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戰略支點,既是承接東北三省、沿海產業轉移的“橋頭堡”,又是“內地對外開放的前沿”。目前,海拉爾區已與俄羅斯赤塔、蒙古國烏蘭巴托市松根海爾區締結了友好城區關系,與俄羅斯伊爾庫茨克、烏蘭烏德布里亞特共和國、蒙古國喬巴山保持著密切的友好合作關系。
海拉爾航空口岸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國際機場,距市區3公里,是自治區開放最早、執行正式國際航線最多的航空口岸,可輻射呼倫貝爾市全境和東北三省、俄聯邦、蒙古、日本、韓國及港、澳、臺等地區,在國家向北開放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口岸現有海關、邊檢、動植物檢驗檢疫局、機場公司等部門入駐,具備基本通關能力,可保障現有三條正式國際航線和部分國際旅游包機正常運行。
海拉爾機場已經成為內蒙古東部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完善、開通航線最多、業務最繁忙的機場。目前,海拉爾航空港累計開通國際航線10條,國際正式航班數量及旅游包機數量均居自治區首位。開通國內航線36條,連通城市33個其中省會城市18個,運營航空公司達15家。2012年日高峰起降航班83架次,日高峰旅客吞吐量11200人次。現開通運營的國際航線有5條:對俄兩條分別是北京——海拉爾至赤塔和海拉爾至伊爾庫茨克;對蒙古國兩條,分別是海拉爾至烏蘭巴托和海拉爾至喬巴山、烏蘭巴托;另有海拉爾至香港、臺灣等地區的常年旅游包機。
海拉爾國際航空口岸基礎設施已日趨完善,知名度和影響力顯著增強,輻射功能和對外開放作用越加凸顯。近年來市、區兩級政府及聯檢單位多次投入機場建設資金累計達3000萬元,2012年新增國內候機區面積1500平方米,國際候機樓入境區裝修后新增100余平方米。2012年海拉爾區政府出資,完成了800平方米國際貨運監管倉庫的建設,完成了國際候機樓內行李傳輸帶的采購和安裝,完成了國際候機樓內的裝修改造,這些項目的竣工,使海拉爾航空口岸硬件設施建設和通關保障能力得到了加強。海拉爾口岸現已形成口岸辦專人負責,聯檢單位協調聯動的和諧通關機制,保證了口岸的高效運轉及航線的正常運營。
2012年海拉爾航空口岸的亮點工作體現在:積極開通新航線,增加口岸出入境人數;籌備開通國際貨運業務;開展邊境旅游;開展邊境旅游異地辦證業務;積極爭取口岸落地簽證業務;籌備在海拉爾設立蒙古國領事機構等。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