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醫改實施過程中,內蒙古自治區因地制宜,于2011年6月在呼倫貝爾市試點實施“小藥箱進牧戶工程”。目前,這一工作共在4個盟市開展,覆蓋面逐步提高,為牧民就醫治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成功探索出了醫改服務牧民的新路徑。內蒙古地廣人稀,據統計,平均每個衛生機構的服務面積達275平方公里,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5倍。
在農村牧區,距離最近醫療機構在5公里以上的住戶占29%,以最快的交通方式需要超過30分鐘才能到達最近醫療機構的住戶占14.5%,急重癥就醫和轉診難的問題非常突出。
家住呼倫貝爾市新巴爾虎左旗烏布爾寶力格蘇木的巴日黑扎布對此深有感觸。在“小藥箱進牧戶工程”實施的前一年冬天,一場罕見的雪災封住了道路,很多牧民被困在家里,而巴日黑扎布一家兩口人卻因胃腸型感冒出現了嚴重的腹瀉、嘔吐癥狀。巴日黑扎布說:“當時家里沒有儲備藥品,救護車又進不來,真是‘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啊!”
后來,經過多方聯系,醫務人員搭乘蘇木政府的一輛越野車經過4個多小時的顛簸才趕到他家。經過處置,巴日黑扎布一家人脫離了生命危險,但這場急救經歷至今讓他想起來還后怕。
為了緩解牧民看病難的現狀,同時推進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的下沉,2011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在呼倫貝爾市試點“小藥箱進牧戶工程”,即為每個牧戶配置一個家庭小藥箱,箱內配備家庭常用的基本藥物和針對家庭成員慢性病患者的治療藥品。
記者了解到,每個小藥箱里的基本藥品,均由家庭醫生結合健康檔案和健康體檢進行配備,同時對基本藥物和上門服務的基本醫療費用,按照新農合門診統籌30%-40%的比例進行現場核銷。以小藥箱為抓手,當地還建立了牧區家庭簽約醫生上門服務機制,即家庭醫生每半年左右整理補充一次小藥箱,通過信息聯絡和上門服務,監督指導牧民合理用藥和自我保健。
目前,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旗、新巴爾虎左旗、新巴爾虎右旗、陳巴爾虎旗等牧業四旗已累計為距離鄉鎮衛生院5公里以外的牧戶發放小藥箱12000個,覆蓋率達到了76.9%。今年以來,“小藥箱進牧戶工程”試點還新增了巴彥淖爾市、錫林郭勒盟和阿拉善盟等3個盟市,并與“流動醫生工作站”相結合,越來越多牧民開始從小藥箱中受益。
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廳長畢力夫說:“小藥箱既是一個公共衛生產品,也是一個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的載體,除了繼續填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功能外,我們還將把一些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和其他項目囊括到里面,讓‘小藥箱’承載‘大衛生’。”
來源: 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